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仙人崖

仙人崖
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街子街东南朱家后川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 “改龙山”条:“其旁为仙人山,亦名仙人崖。有岩突出两山间,其阿如屋。”分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��珠山和宝盖山等部分。西庵长约90米、深10余米,建有殿阁十四座;东庵长约70米、深8米,内有明代建筑莲花寺,又名罗汉堂;南庵残存北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画。


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55千米处。以传说有神仙出没而得名,每到盛夏夜,火光从崖面飞出,名曰仙人送灯。东西走向约3千米,分为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宝盖山和��珠山,面山带水,群峰环峙,清幽绝俗。山腰藤萝掩翳,天然洞穴,奇形怪状。西庵长约90米、深10多米,穴内起平台,建殿宇楼阁14座共36间,可容万人。东庵长约70米、深8米,内有明代建筑莲花寺,塑佛、十八罗汉。侧有僧房,左有高梯通莲花洞,内凿石莲、石桌、石凳、石炉、石灶、石棋盘,塑披发仙人坐石上,传为剑客修炼处。两庵间,��珠山孤峰突起,羊肠小道,曲折盘旋,至顶约80米。顶峰前建望云楼,后建无量殿,旁有钟楼,悬永乐铁钟一口。对面突起一峰高约70米,四面绝壁。山腰有南天门,上有燃灯阁,顶是玉皇阁。南庵残存北魏晚期影塑和宋代塑像、壁画。壑中平旷处原有寺庙。泉涌清流,气候宜人,为陇右林泉佳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岘戍

    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宋书·殷琰传》: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),“(刘)勔与诸军分营城外,黄回立航渡肥水,(杜)叔宝遣马步三千,欲破航,并栅断小岘埭,回击大破之,焚其船栅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东螺溪

   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。为浊水溪北支,西北流至鹿港入海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“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,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,西过西螺社,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,西入于海。”

  • 梁召镇

   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三十五里梁召乡。清为梁召社。在河北省任丘市东北部。面积73.9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梁召,人口2210。建村于战国,传有梁王将军在村东一高台处召过兵,故得名梁王召台,后简称

  • 又作、卢。随周武王伐纣的八国之一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卢由荆妫。”韦昭注:“卢,妫姓之国。”春秋为卢戎国,后灭于楚为邑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四年(前613),“二子以楚

  • 嵩陵

    五代周太祖郭威陵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三十六里周家村。《旧五代史·周书·太祖纪》: 后周太祖郭威死后,“葬于嵩陵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郑州新郑县: “周太祖嵩陵,在邑界自然山下。”

  • 戎墟

    即今广西苍梧县治(龙圩镇)。古戎城县治此。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戎墟镇“即故戎城县治。距县(今梧州市)十五里。宋熙宁四年省入苍梧,即今地。本朝嘉庆十三年移同知驻此”。1952年移苍梧县治此。

  • 凤梧千户所

    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南七里马石五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今治在凤梧山下。”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

  • 下舍市

   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里下舍镇。清同治《湖州府志》卷22《村镇》:十八都有下舍。

  • 张掖郡

    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分武威郡置,治所在得县(西晋改名永平县,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“应劭曰, ‘张国臂掖,故曰张掖’。”辖境相当今甘肃永昌县以西,高台县以

  • 容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容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普宁县 (今广西容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容县、北流、陆川三县地。后复为容州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升容州置,治普宁县(今广西容县)。辖境相当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