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伊水

伊水

①洛水支流。源出河南栾川县伏牛山北麓,东北流至偃师县南入洛水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二经》:“蔓渠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竹箭。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卢氏县:“熊耳山在东,伊水出,东北入雒,过郡一,行四百五十里。”

②一名敷溪。在今湖南安化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伊水“源出黄柏界山,东北流会沉香溪,又东至县东南会梅子溪,绕县东会岩溪,又北会仙溪入资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光霁峪

    一名钟城崴子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开山屯镇光昭村。旧属和龙县,隔图们江与朝鲜对境,为往来孔道,边塞要地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3:图们江“又东北径光霁峪,马平岭河自西北来入之(光霁峪城西山也,通商分局在焉

  • 寻阳郡

   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(304)分庐江、武昌二郡置,治所在寻阳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以西,湖北广济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。其后屡有伸缩。东晋咸和中移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二十里)。南朝

  • 安武州

    唐大足元年(701)改福禄州置,治所在安远县(今越南义静省南境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福禄郡。

  • 管家湖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管家湖 “在府城西望云门外。宋嘉定间,郡守应纯之言,本州向西一带,湖荡相连,可以设险,合别开新河一道,与运河接,取土填垒捍岸,则旧运河与湖通连,水面深阔

  • 盖朱城

    又作该朱城、讲朱城。西夏置,属卓啰和南军司。在今甘肃永登县南庄浪河畔。即“该朱城”。

  • 三道沟河

    即乌苏里江之源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3:乌苏里江“江源出(锡赫特山)山脉之西麓,曰三道沟河,曲折西北流,右岸纳支流数条,迤西有刀毕河, 自左岸来会。刀毕河在三道沟河之西。

  • 石关峒长官司

    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金峒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淮东路

    即淮南东路。即“淮南东路”。

  • 连界场

    即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云连镇。清光绪《威远县志》卷1:连界场“连资州界,离城一百一十里”。

  • 浅水原

    亦名鹑觚原。在今陕西长武县北浅水村一带。《元和志》 卷 3 宜禄县: 浅水原 “即今县理所。……武德元年,(薛) 举寇泾州,屯兵于安定县之折墌城,太宗亲征,相守六十余日,会举死,其子仁杲统其众,并羌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