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凉汀
在今河北滦县北四里滦河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县 “横山” 条: “东麓临滦河,石立水激,有潭极深,号偏凉汀。正德十三年车驾东巡,观渔于此。《志》 云: 偏凉汀,旧漕运泊舟处也。悬崖有径,亦正德中所凿,后浚旧渠,置闸潴水,以通漕运,北合滦河达于府城。自府城而北以达于滦阳营,寻废。”
在今河北滦县北四里滦河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县 “横山” 条: “东麓临滦河,石立水激,有潭极深,号偏凉汀。正德十三年车驾东巡,观渔于此。《志》 云: 偏凉汀,旧漕运泊舟处也。悬崖有径,亦正德中所凿,后浚旧渠,置闸潴水,以通漕运,北合滦河达于府城。自府城而北以达于滦阳营,寻废。”
在今青海乐都县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湟水 “东径破羌县故城南…… 《十三州志》 曰: 湟水河在南门前东过。六谷水自南,破羌川自北,左右翼注湟水”。
一名七药山。在今湖北利川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七曜山“在卫西北三百里。上有梅子关”。又称七岳山。在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南部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东北起自奉节县,西南至丰都县,止于大塘坝、桐梓山
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沔阳州: 黄蓬山在 “州南二百里大江之旁。其山延绵环结,上有城,亦曰却月城。城外有台。相传鲁肃屯兵于此。山下有湖,为黄蓬湖。元末徐寿辉陷沔阳,陈友谅起兵于黄
即今广东台山市南广海镇。明设广海卫。清有主簿驻此。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太平门内九华山下。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 崔慧景 “性好谈义,兼解佛理,顿法轮寺,对客高谈”。即此。
①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老城乡。《后汉书·刘焉袁术吕布列传》:张鲁“在汉川垂三十年,闻曹操征之,至阳平,欲举汉中降。其弟卫不听,率众数万,拒关固守”。李贤注引《周地图记》曰:“褒谷西北有古阳平关。”即此。
明万历五年 (1577) 置,治所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西北老宝山城。清顺治十五年 (1658)裁。明万历五年(1577年)改吴淞中千户所置,治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西北老宝山城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年
在今陕西华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华州:五港河“在州西。《志》云:石堤峪之水,北流为五港河,合赤堤峪水,入沙涧石桥河, 以达于渭”。
亦作杜圣集。明置杜胜集巡司,属东明县。即今山东东明县南六十里马头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名府二》:杜胜集巡司“明弘治六年设通判及主簿驻此,专理河务。本朝(清)初设守备把总。康熙年间增设巡司,后裁。雍正十年,
又名陆家浜镇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二十四里陆家镇。清时有千总驻守。据清诸世器著 《菉溪志》 载: “菉葭浜一名陆家浜,一说以 (陆) 平原后裔居此得名; 一说以地产葭苇,其色绝绿,可充箫管之用得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