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兰亭

兰亭

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二十七里兰渚山下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(西陵湖)湖口有亭,号曰兰亭,亦曰兰上里,太守王羲之、谢安兄弟数往造焉。吴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,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。”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东晋永和九年(353)春,“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”,即此。王羲之有《兰亭集序》,为书法至宝。亭址原在天柱山下镜湖口,后尝迁至湖中及天柱山顶,南朝后期迁兰渚,北宋后期始迁现址。今亭系明嘉靖时建、清康熙时重修。


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兰渚山下。东晋永和九年(353年)农历三月三日,大书法家王羲之偕好友谢安等人于鉴湖湖口的兰亭修禊,王羲之作《兰亭集序》记叙修禊盛况。亭址几经迁徙,明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迁建今址。今亭为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重建。亭西有王右军祠等建筑。亭前鹅池畔建有石碑亭,中立“鹅池”两大字石碑,传为王羲之所书。园中茂林修竹,风景清幽,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姚家渡镇

    即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龙江东岸姚渡镇。清道光 《龙州府志》 卷2: 姚家渡在青川县丞“东二百八十里”。

  • 比干庙

    在今河南卫辉市城北十四里。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纣乃重刑辟,有炮烙之法。”因比干强谏纣,纣怒曰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剖比干观其心。”据传比干被纣剖心后,葬于此。相传其墓为周武王所封,北魏孝文帝时因墓立

  • 阿巴汉喀喇山

    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北白银厂汗村附近。清为内蒙古察哈尔右翼镶蓝旗驻地。

  • 新熙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九年 (432) 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南朝梁、陈间改为新建县。

  • 巴碌头

    古海角名。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兰沙西北的珀拉克。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所经。名见《郑和航海图》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“西洋针路”条作巴禄头。

  • 望夫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东径琵琶山南,山下有琵琶湾,又东径望夫山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1江州德安县: 望夫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0江州: 望夫山“高一百丈

  • 汝北县

    隋仁寿元年(601)改广宁县置,属舒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。大业初改为新蔡县。旧县名。豫皖苏解放区设。1947年由河南省汝南县北部析置。以位县北得名。1948年撤销,仍并入汝南县。

  • 平度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六十七里。《汉书·五行志》:“哀帝建平三年,东莱平度出大鱼。”注:“师古曰:平度,东莱之县。”东汉省。②1913年改平度州置,属胶东道。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。1

  • 花山岩画

    在今广西宁明县西北明江岸边的花山峭壁上。清光绪《宁明州志》卷上:花山“距城五十里,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,皆裸体,或大或小,或执干戈,或骑马,未乱之先,色明亮,乱过之后,色稍黯淡。又按沿革一带两岸,石壁

  • 九渡水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南。《水经·澧水注》:“澧水又东,九渡水注之。水南出九渡山,山下有溪,又以九渡为名。……九渡水又北流注于澧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