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山县

兴山县

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)置,属建平郡。治所在高阳城(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兴山县:“兴山者环邑皆山也,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上,故名。”南朝宋废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归州。贞观十七年(643)移治太清镇(今湖北秭归县东北茅坪镇)。天授二年(691)移治古夔子城(今秭归县西北归州镇)。北宋开宝元年(968)移治昭君院(今兴山县西南)。端拱二年(989)移治香溪北(即今兴山县南二十四里高阳镇)。熙宁五年(1072)废。元祐五年(1090)复置。明正统九年(1444)废。弘治三年(1490)复置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92年12月徙治古夫镇(即今兴山县)。


在湖北省西部。属宜昌市。面积 2328 平方千米。人口18.5万。辖6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夫镇。汉秭归县地。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年)析秭归县北境置兴山县。据清光绪《兴山县志》,因“环邑皆山,县治兴建于群山之上,故名”。南朝宋省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,治今秭归县界,属归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省入秭归县,元祐五年(1090年)复置,属归州。南宋末移今址。明正统七年(1442年)省入巴东县,成化七年(1471年)复置,属归州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宜昌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宜昌专区,1959年属宜都工业区。1961年复属宜昌专区,1970年属宜昌地区。1992年属宜昌市,县治由高阳镇迁至古夫镇。地处鄂西山地,北部属大巴山,南部属巫山,西部的仙女山,海拔 2426 米,为县境最高峰。香溪纵贯中部,有高岚河、汀坪河、凉台河等支流注入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薯类。并产柑橘、核桃、茶叶、油桐、生漆、乌桕等,尤以夏橙、露仁核桃著名。盛产杜仲,还有天麻、金钗、灵芝等中药材。矿产有磷、萤石、硫铁、银钒、煤等。工业有采矿、水电、化工、森工、建材、食品等。209国道、白峡、宜秭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宝坪昭君故里、高岚风景区、白羊寨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毕节县

    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毕节卫置,属威宁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。雍正七年(1729)改属大定府。民国初属贵州贵西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6:毕节县“近城一水俨若濠堑,昔

  • 循江

    即今广东龙江、东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兴宁县: 循江 “西自河源县界流入,西去县五十里”。即今广东省东江。

  • 梅林河

    即今晏家河。在今河南新县和光山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: 梅林河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源出县南百里之金泉山,东北流,会官渡水入淮”。

  • 永福堡

   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永福堡“在县西。有城戍守”。

  • 神提渠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8巩县: “神提渠在县 (老城) 北三里。中低而四围高,横流为患。永乐十六年,县丞华胥开此渠而水患息。”

  • 盐井渡

    在今云南盐津县南郊老街。清属大关厅,于此置巡司。1913年于此置盐井渡行政委员,1917年改设盐津县。1931年迁今盐津县。

  • 四望城

    北魏太和年间筑,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9朗山县:“四望故城在县东南七十里。后魏太和十一年,豫州刺史王肃于四望陂南筑之以御梁。梁太清二年,豫州刺史羊鵶仁以二魏交逼粮运悬断,乃弃悬瓠归于义阳上表

  • 鄇田

    又作鄇。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一年 (前580),“晋郤至与周争鄇田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文公十一年(前616年):“晋却至与周争鄇田。”即此。

  • 静戎县

   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置,为静戎军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。景德元年 (1004) 改安肃县。北宋置,治今河北省徐水县。属静戎军。景德元年(1004年)改为安肃县。

  • 长宁县

    ①西晋置,属西平郡。治所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长宁乡。《十六国春秋》:西晋永嘉五年(311),张寔讨曹祛于西平,“别遣从事田迥、王丰率骑八百, 自姑臧西南,出石驴,据长宁”。即此。北魏废。②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