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兹水

兹水

亦作滋水。关中八川之一。即今陕西灞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京兆尹南陵县: “霸水亦出蓝田谷,北入渭。古曰兹水,秦穆公更名,以显霸功。”


古水名。又称滋水。为关中八川之一。即今陕西省渭水支流灞河。春秋秦穆公改名霸水(灞水)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复名兹水(滋水)。唐以后仍名霸(灞)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水洞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9引《祥符经》云:“洞极大, 流水不竭。顶上又有一洞,过立夏, 清风即自内出, 立秋则止,故名风水洞。”宋苏辙有《和子瞻题风水洞》诗。

  • 宝通寺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南门外。光绪 《通州志》卷2: 宝通寺,“明天顺七年,内监张文锋建,敕赐额名宝通”。

  • 海伦县

    1913年改海伦府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通肯城 (今黑龙江省海伦市)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“地当海伦河北”,故名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89年改设海伦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海伦

  • 双柏岭

    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淳安县:双柏岭在“县东二十里。其并峙者曰真坞岭,当往来驿道,崎岖连亘”。

  • 十五道

    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,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关内道置京畿道,分河南道置都畿道,分山南道为山南东、山南西二道,分江南道为江南东、江南西和黔中三道,合原有河东、河北、陇右、淮南、剑南、岭南共为十五道。各

  • 广熙郡

    南齐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龙乡县(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)。南朝梁移治安遂县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)。隋废。南朝齐置,治龙乡县(今广东罗定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罗定市及阳春、云浮等市部分地区。南朝梁移治

  • 台壁

    在今山西黎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后燕慕容垂伐西燕,“西燕主永闻之,严兵分道拒守,聚粮台壁”,垂陈于其南,一战破之。在今山西省黎城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

  • 东海国

    三国魏黄初中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、郯城及江苏赣榆、东海、新沂、连云港等市县地。西晋复改东海郡。

  • 延乡

    即今河南封丘县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渎又东径封丘县北,南燕县之延乡也。”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“高祖与项氏战,危于延乡,有翟母免其难。故以延乡为封丘县,封翟母。”

  • 越嶲厅

    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越嶲卫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越西县。1914年降为越嶲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