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剑阁县

剑阁县

西晋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。以剑阁为名。后废。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灭成汉后又置,孝武帝时废。1913年改剑州复置,次年属四川嘉陵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剑阁县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。属梓潼郡。东晋孝武帝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北部。属广元市。面积3090.1平方千米。人口67万。辖23镇、3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下寺镇。以三国时诸葛亮用兵于此,在剑山凿石架空建飞梁阁道,故名。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置汉德县。西晋置剑阁县,治今县东北。东晋废剑阁县。南朝齐置南安郡及南安县,治今县址。南朝梁置安州,州与南安郡同治南安县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废汉德县;安州更名始州,郡改名普安郡,县改名普安县。隋开皇初罢郡存州。大业三年(607年)罢州,置普安郡。唐初复始州,先天二年(713年)改名剑州。南宋绍熙元年(1190年)升剑州为隆庆府,普安县为府治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改府为剑州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省普安县入剑州,属保宁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州留县改为剑阁县,属川北道。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,建立赤化、普安、金仙三县苏维埃政府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剑阁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广元专区。1953年属绵阳专区,1968年属绵阳地区,1985年属广元市。2000年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、龙门山北段东侧山地。地势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。剑门关雄踞隘口,古为兵家要地。嘉陵江流东北侧;闻溪河西东向横贯县北部,注入嘉陵江;西河北南向纵贯西部注入升钟水库;另有店子、白龙等河均北南流入嘉陵江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,并产生猪、蚕茧,以龟、鳖著名。为省晒烟生产基地县之一。有天然气、膨润土等矿。有缫丝、纺织、水泥、造纸、食品等工业。工艺品剑阁手杖、树根雕及传统食品剑门火腿为名特产品。宝成铁路横贯县境,川陕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剑门关、古驿道、鹤鸣山唐代石刻、觉苑寺明代壁画、翠云廊、“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”石刻及县东赤化县旧址(今鹤龄镇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北镇

   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泽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福清县“化南镇”条下:“镇北数里曰化北镇,泽朗巡司置此。相传隋时掠琉球五千户居此,因名。”古镇名。即今福建省福清市南泽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福州府福清县:

  • 渠勒驿

    清光绪年间置,即今新疆策勒县。

  • 太朴遗址

    在今河南郏县西四十六里太朴寨村。面积约6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达5米。包括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。出土大量陶器,有鼎、罐、纺轮。石器有斧、凿、镰等。1953年春出土春秋青铜器一百九十余件,其中有鼎、

  • 周时东夷国。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春秋》:僖公二十九年(前631),“介葛卢来”。《左传》称“介葛卢来朝”,能通牛语。春秋东夷小国,后入齐。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里岔村。《春秋》僖公二十九年(前6

  • 疋播城

    即今西藏穷结县。唐杜佑《通典·边防·吐蕃》:“隋开皇中,其主论赞率弄赞都牂牁西疋播城已五十年矣。”

  • 萝塘

   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南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古市镇名。在今江西省安福县西。北宋时曾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鹿角镇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县 (荣家湾) 西十二里鹿角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高季昌遣将倪可福攻朗州,淮南将泠业救之,进屯朗口,楚将许德勋 “以大军进击,大破之,追至鹿角镇,擒业”。即此。明

  • 黄胜场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七十里黄胜关。《明史·李祯传》: 万历中,四川被寇,祯言 “……守阿玉岭,则不能越咂际而窥堡。守黄胜场,则不敢逾塞墩而寇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73松潘卫: 虹桥关,“ 《志》 云:

  • 十八滩

    在今江西赣县北、万安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赣水,“《旧志》,赣水自府城北,北流三百里,历十八滩,乃至万安。在赣县境者一百八十里,有九滩:曰白涧、天柱、小湖、滩、大湖、铜盆、落濑

  • 龙门关

    ①西魏大统元年(535)置,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六十里龙门山。关下即禹门渡。②北周置,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龙门山下。《元和志》卷12龙门县:龙门关“在县西北二十二里”。关下有禹门渡。③明隆庆中置,属龙安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