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剑阁道

剑阁道

古道路名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,“连山绝险,飞阁通衢”。为石牛道中一段。三国蜀汉诸葛亮重凿剑山架道,以通行旅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 汉德县 “有剑阁道三十里,至险”,为川陕间主要通道,自古为戍守重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 蜀汉末,魏将钟会等率大军灭蜀,蜀将姜维等 “皆退保剑阁以拒会”。唐于此设立剑门关。


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大、小剑山上。相传三国蜀诸葛亮所辟,沿山隘凿孔,架木为梁,建为阁道,一称栈道。《华阳国志》:梓潼郡汉德县(今剑阁县)“有剑阁道三十里,至险,有阁尉”。《水经注·漾水》:“连山绝险,飞阁通衢,故谓之剑阁也。”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自利州益昌县(今广元市南昭化镇)界西南十里,至大剑镇合今驿道。”为秦、蜀间重要通道,蜀北门户,历来设关戍守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一作缪国。西周封国,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《左传》: 文公五年(前622),“冬,楚公子燮灭蓼”。即此。②亦称。 春秋国名。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。《左

  • 飞越山

    亦作飞越岭。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,为与泸定县界山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飞越山“在县西北一百里。山西、北两面并接羌戎界,仪凤二年置飞越县,天宝初废”。山高险,旧为沉黎西境之要害,由蜀入藏必经之路。

  • 石仞寨

    在今陕西略阳县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乾德二年(964),王全斌伐蜀, 由凤州路进讨,“攻拔乾渠渡、万仞、燕子等寨,遂取兴州”。

  • 照镜山

    在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路南州: 照镜山在 “州西北二里。山前有池如镜,倒影其中”。

  • 迤西

    地区名。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西地区为迤西。清置迤西道,驻大理府 (今云南大理市)。《清史稿·孙可望传》: 顺治三年 (1646),“ (孙) 可望入云南会城。……与 (刘) 文秀俱至楚雄,略迤西诸府”。

  • 碧鸡坊

    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南。南朝梁 《益州记》: “成都之坊百有二十,第四曰碧鸡坊。” 唐杜甫 《西郊》 诗云: “时出碧鸡坊,西郊向草堂。” 《新唐书· 田令孜传》: 大顺二年 (891),王建 “入

  • 平番县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改庄浪千户所置,属凉州府。治所即今甘肃永登县。民国初属甘肃甘凉道。1928年改为永登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庄浪所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。属凉州府。1928年改永登

  • 清渚港

    即今浙江桐庐县西南清渚溪。宋 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7桐庐县: 清渚港 “隶孝泉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桐庐县: 清渚港 “在县西三十里。源出府东北四十里之云岫山,东流十五里曰社息溪,东南绕富春山北,

  • 万夏村

    即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振头乡。《寰宇记》卷61镇州石邑县:“隋开皇三年,移定州之石邑县于万夏村。”即此。唐初为恒州治。宋初废石邑县入获鹿县。

  • 安庆府

    南宋庆元元年(1195)升安庆军置,治所在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端平三年(1236)移治罗刹洲(今贵池市西六十里)。景定元年(1260)移治宜城(今安庆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北,枞阳、桐城、岳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