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山摩崖造像

北山摩崖造像

在今四川大足县城西北四里北山(即古龙岗山)上。唐末昌州刺史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寨。后于唐景福元年(892)在此造像,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,历时二百五十余年。石刻分布在佛湾、白塔寺、营盘坡、观音坡、佛耳岩等处,以佛湾最为集中。共二百九十龛窟,岩高7米,长500米。南段多晚唐和五代雕凿,北段多宋代雕凿。名碑有唐《韦君靖碑》、宋《赵懿简公神道碑》等均保存完好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重庆市大足县城西北2千米北山上。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。北山,即古龙岗山。唐末昌州刺史,昌、普、渝、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寨。后于唐景福元年(892年)在此造像,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,历时250余年建成。石刻分布在佛湾、白塔寺、营盘坡、观音坡、佛耳岩等处,以佛湾为最集中。共290龛窟,岩高7米,长500米。南段多晚唐和五代雕刻,北段多宋代雕刻。著名龛窟心神车窟正中之蟠龙“心神车”,尤为奇伟。正壁为佛,左净宝瓶观音,右多罗;左壁为文殊、玉印观音、如意珠观音;右壁为普贤、日月观音、数珠观音。雕刻对称,浑然一体。八躯菩萨像,丰腴圆润,典雅大方,为此间石刻之精华。另一龛数珠观音,高不及1米,上身微微向后侧转,装饰华丽,比例适度,神情妩媚多姿。石刻中尚保留有古代匠师姓名。存世之《韦君靖碑》,是研究石刻的重要资料。宋刻《古文孝经碑》、《赵懿简公神道碑》等,对研究中国历史和书法均有重要价值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疋末

    西藏古地名。即匹播。《张说之文集》载:“拨川王论弓仁者,源出于疋末城,吐蕃赞普之王族也。”地在今西藏穷结县穷结雪。

  • 秀水

    ①又作绣水。在今浙江嘉兴市北。宋张尧同《嘉禾百咏·秀水》:“好景明于画,长浮五色波。”《清一统志·嘉兴府》:秀水“即南湖之下流,北入运河。相传水浮五色,见者获庆。亦称绣水,邑名因此”。②在今湖南慈利县

  • 武溪水

    ①即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段萃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“婺水” 条: 武溪水 “亦出浙源山,东南流经龙尾山,溉田十三顷有奇,下流俱入于绣水”。②即今武水。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,东流入溱水。《水经

  • 鸭岛

   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鸽岛。明 《云台山志》 作 “鸭岛”。清嘉庆 《海州直隶州志》 卷11 引《崔志》: 鸭岛 “俗呼鸽子岛”。

  • 草海子

    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26威宁州: 南海子 “亦名石海,又名草海子,在城南门外。春夏水涨,弥漫数十里,远望若海”。今为天然淡水湖,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。

  • 祓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注: 颜师古曰“音废”。东汉废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4: “祓城,音废。……俗曰肥城,废音之转也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: 废祓

  • 唐隆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。长寿二年 (693)改为武隆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唐隆县。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唐安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

  • 蒺藜山

    在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 天辅元年 (1117),“斡鲁古等败耶律捏里兵于蒺藜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湖光岩

    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遂溪县: 湖光岩 “在县东南七十里。本名净湖岩。湖畔峰岭壁立,瞰湖为岩,其在湖西绝壁中者曰白云岩,宛如城门。其前湖水澄澈,人迹罕至。宋建炎中,丞相李

  • 十五寨

    在今湖南邵阳市、邵阳县及附近之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邵阳县:十五寨,“《志》云,邵阳县有十五砦。宋初以蛮寇抄掠,命将讨平之,置寨戍守,曰武冈、真田、白沙、水竹、界冈、三堂、罗尾、盆溪、塘儿、古限、查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