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都墟
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三十七里十都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酃县图有十都墟。
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三十七里十都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酃县图有十都墟。
元置,属静江路。在今广西灵川县南漓江岸。
一作牌租阿巴特。即今新疆伽师县。清道光 《新疆识略》 卷3喀什噶尔: 牌素巴特在 “城正东一百六十里”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置伽师县。
①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改新兴郡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麊泠县 (今越南永富省安朗县西夏雷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永福、富寿、宣光、河江、安沛、老街等省地。南齐时治所在范信县 (今越南永福省安朗县西夏雷村)
即地坛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地坛公园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57引《太岳集》:明嘉靖九年(1530),“建方泽于安定门外,每岁夏至祀地,以五岳、五镇、四海、四渎、陵寝诸山从祀”。即此。
西域国名。一作破洛那、拔汗那。又作钹汗、判汗、捍、宁远。唐代都于渴塞城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之卡散赛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下》:显庆三年(658),“以渴塞城为休循州
又作澎湖屿。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泉州府晋江县: “海中有澎湖屿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彭湖屿 “在府东南海中。山形平衍,东西约十五里,南北约二十里,周围小屿颇多。自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。三国魏属平原国。北魏属平原郡。隋属清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 省入聊城县,天授二年 (691) 复置,属博州。北宋景祐四年 (1
古名邛池泽、邛河。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。清乾隆《西昌县志》:“邛池亦名邛海, 治东南十五里。周围四十余里,澄澈可鉴。东南西三面环山,深不可测,西流二十余里, 东转达安宁河。”在四川省西昌市区东南。《汉书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西北部,祝融峰东。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衡山“芙蓉峰最为竦杰, 自远望之,苍苍隐天”。
1946年革命根据地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,属合江省。治所即今黑龙江鹤岗市。1949年9月改属松江省。同年12月改名鹤岗市。旧市名。东北解放区设。1946年由汤原县兴山镇析置,市因以为名。治今黑龙江省鹤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