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午汲镇

午汲镇

亦作五级。即今河北武安市西南午级镇。明嘉靖《武安县志》卷2镇店:有五级。清乾隆《武安县志》卷3集镇:午汲在“县西十二里”。


在河北省武安市中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午汲,人口2990。原名双碑店,传战国秦、赵在此交战时,中午停战汲水,遂改名午汲。1953年设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建材、农机修配、木器、制鞋等厂。邯郸环行铁路、褡磁铁路及邢都公路经此。镇北有战国古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晋熙郡

    ①东晋隆安二年 (398) 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晋熙县 (今四川绵竹县)。南朝宋属益州。南齐永元初废。梁复置,属潼州。北周移治阳泉县 (今四川德阳市西北孝泉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绵竹县及德阳市西部地。隋开

  • 海澶山

    即海坛山。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。《元和志》 卷29福州长乐县: 海澶山在 “县东一百二十里。山在大海中,周回三百里”。《元丰九域志》、《方舆纪要》 等均作海坛山。

  • 长山寨

    ①五代南唐置,在今湖北通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,“王逵奏拔鄂州长山寨”。胡注:“长山在鄂州南界。唐立寨,以备潭、朗。”②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大碶镇芦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定海

  • 荥波

    即荥泽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荥波既豬。” 荥水即济水,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,西汉平帝后始淤浅,唐初淤为平地。

  • 柔玄镇

    北魏北境六镇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。 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于延水 “出塞外柔玄镇西,长川城南小山”。《魏书·肃宗纪》: 孝昌元年 (525)八月,“柔玄镇人杜洛周率众反于上谷,号年真

  • 南绛郡

    北魏建义元年 (528) 置,治所在南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绛县及曲沃、翼城县部分地区。西魏恭帝时改为绛郡。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置,治南绛县(今山西绛县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叶城县

    清光绪八年(1882)置,属莎车府。治所在今新疆莎车县东北塔热木博依附近。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3:叶尔羌“回语叶尔谓池;羌广之意。其地宽广”, 故名。十年(1884)迁治哈哈里克(今叶城县)。民国初属

  • 界牌场

    即明界牌铺。今四川威远县东南界牌镇。清嘉庆 《威远县志》 卷2: 界牌场 “在东乡,离城三十里”。

  • 立溪锡场

    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锡场镇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河源县有立溪锡场。在今广东省河源市西北锡场。北宋属河源县。

  • 巴城湖

    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二十里,西通阳澄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昆山县:巴城湖,“《志》云:其地有古巴城,又有巴王冢,湖因以名。西接包湖,东连雉城湖,今包湖、雉城湖大抵为平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