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口墟
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南口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茶坞墟” 条下: “南口市,在 (将乐) 县西南三十里永安铺。”
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南口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茶坞墟” 条下: “南口市,在 (将乐) 县西南三十里永安铺。”
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西汉属泗水国。东汉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南朝宋废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凌水 “出凌县东,流径其县故城东,而东南流注于淮”。县以凌水为名。
亦名西原。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一带。《元和志》卷3良原县:“石原,在县西南,即所谓良原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32泾州良原县:白石原“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,东下三十里,分为两原:一在南三十里,更名良原;
明永乐十二年(1414)属升华府。治所在黎江县(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升平县地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——岘港省升平、维川、桂山三县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入安南。
一译摩逸国。故地或以为在今菲律宾群岛的民都洛岛,或以为兼指吕宋岛等地。据元马端临《文献通考》 卷332 “阇婆” 条记载: “又有摩逸国,太平兴国七年载宝货至广州海岸。” 《诸蕃志》、《岛夷志略》 和
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二十八里繁城回族镇。魏文帝曹丕即位于此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颍水“径繁昌故县北,曲蠡之繁阳亭也。魏书国志曰: 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行至曲蠡,登坛受禅于是地,改元黄初,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
①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。为隋、唐榆林县及胜州故址。②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十里。清同治《河南通志》卷52:“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, 屯光州,筑城十二,刺史柴再用严守备,城得免。故
即今湖北罗田县南浠水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罗田县:白莲河在“县南五十里。源出英山县,经县境,合蕲水县之兰溪入大江”。
1932年改东乐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洪水堡(今甘肃民乐县)。在甘肃省西北部、河西走廊中段,南邻青海省。属张掖市。面积 2893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6万。辖5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氐池
一作白地。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拜的城 “在日喀则城东三百三十二里”。又作雅尔博罗克勒巴底。清康熙年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北白地。
在今贵州遵义市城边。元大德间建护国寺,清咸丰年间毁。光绪十二年 (1906) 重建,改名湘山寺。1980年整修。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以回廊联结左右禅房。殿内塑有大佛和十八罗汉像。寺宇宏伟壮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