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园

南园

①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,旧府学旁。北宋朱长文 《吴郡图经续记》 卷上: “南园之兴,自广陵王元璙帅中吴,好治林园。于是酾流以为沼,积土以为山,岛屿峰峦,出于巧思,求致异木,名品甚多,比及积岁,皆为合抱。” 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卷14: 南园 “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。老木皆合抱,流水奇石,参错其间。王禹称为长洲令,常携客醉饮,有诗曰: ‘……他年我若功成后,乞与南园作醉乡’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紫阳山麓。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 卷5: “南园,中兴后所创。光宗朝赐平原郡王韩侂胄。” 陆游 《南园记》: “自绍兴以来,王公将相之园林相望,莫能及南园之仿佛者。” 后废。

③在今浙江丽水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处州府》:南园 “在丽水县西二里,为一郡游览之所。宋陆游有诗”。

④在今山东桓台县 (索镇) 西新城镇南郭外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三》: 南园 “中有二如亭。明浙江右布政王象晋著 《群芳谱》 于此”。

⑤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唐李贺昌谷故居附近之花园。李贺有 《南园十三首》 诗。


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为唐李贺昌谷故居附近之花园。李贺有《南园十三首》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元坝

    即今贵州桐梓县北三元乡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31桐梓县:“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。”

  • 袁州路

    元至元中改袁州置,治所在宜春县 (今江西宜春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春、萍乡二市及分宜、万载县地。至正二十年 (1360) 朱元璋改为袁州府。元至元中升袁州为路,治宜春县(今江西宜春市)。属江西行省。辖

  • 思南宣慰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置,属湖广。治所在水德江长官司 (今贵州思南县)。永乐十一年(1413) 改为思南府。明玉珍时析思州宣慰司地置,治水特姜(今思南县)。辖境约当今贵州省思南、德江、印江、沿河、

  • 宿预郡

    北魏太和中置,为南徐州治。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改为东徐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为东楚州治。陈太建七年 (575) 为安州治。北周大象二年

  • 石廪峰

   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部,祝融峰东南。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。《太平御览》卷39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作“石囷峰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5衡州:石廪峰“在南岳。其峰耸峙如仓廪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衡阳府一》:石廪峰“形

  • 同安寨

    北宋置,即今江西黎川县西南五十五里宏村镇。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北宋置,在今江西省黎川县西南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神泉县

    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西充国县置,属绵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安县南五十里塔水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3神泉县: “因县西神泉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金山郡。唐武德初属绵州,天宝初属巴西郡,乾元初属绵州。《资治通鉴

  • 左源山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温州府》:左源山“在乐清县东北三十五里。群峰环绕,中有田二千余亩,民居悉藏谷中。山有四景, 曰梅溪、莼湖、左岭、小雁荡”。

  • 袁江

    又名秀江。古名南水、牵水、渝水。在今江西西部,为赣江支流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新喻县: 袁水 “在县南五十步。西至一滩,滩长二里,其地险峻,号曰五浪滩。其侧立为五浪馆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5临江府

  • 上帕

    即今云南福贡县治上帕镇。1916年于此设上帕行政区。1932年改康乐设治局。1935年改福贡设治局。1949年改福贡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