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巴郡
南朝梁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为南巴县。
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电白县东。属高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为南巴县。
南朝梁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为南巴县。
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电白县东。属高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为南巴县。
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1载《西藏全图》作“牙母鲁克海”。藏语意为碧玉、草原之湖或上部牧区碧玉湖。
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北泉口乡。明嘉靖 《应山县志》 卷2: 泉口店 “在治北八十里”。
亦名大云山、大灵山。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三里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2:“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。有犯罪者投与虎,不噬,乃宥之。故山名大虫,亦名大灵。”
唐末置,为武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区。辽属归化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)改名宣德县。古县名。唐析怀戎县置,治今河北省宣化县。为武州治。辽为归化州治。金为宣德州治。大定二十九年(1189
1933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四川通江县的两河口、空山坝和陕西镇巴县的核桃树、简池四地析置,治两河口(今四川通江县北两河口乡)。同年2月迁治泥溪场(今通江县北泥溪乡)。1935年3月废。旧县名。(1)
①北宋置,属襄阳县。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②在今浙江淳安县(排岭镇)西南五十里千岛湖中溪口岛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遂安县:凤林镇在“县东南四十里,罟网溪经此,亦曰凤林溪。宋建炎初置巡司,绍兴初废。明初复
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十五里河渠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5宁晋县图: 西南有河渠村集。
1916年析原丽江府地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福贡县南八十二里知子罗。傈僳语 “知子” 为好,“罗” 为地方,意即好地方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碧江设治局。旧县级行政区名。1912年
北宋元丰四年(1081)置,属诚州。当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境。
即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。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申熙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