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徐州

南徐州

①南朝宋永初二年 (421) 改徐州置,治所在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以东,江苏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。元嘉以后,辖境南移,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,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、宜兴等市县以东,无锡以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西晋永嘉后,北方人口南迁,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。

②北魏太和中置,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改置东徐州。

③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。寻改为猷州。


(1)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徐州置,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凤阳县以东、江苏省淮河以南、长江以北地区。元嘉以后辖境南移,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,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、宜兴等县以东,无锡以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西晋永嘉后北方人口南迁,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。(2)北魏太和中置,治宿豫县(今江苏宿迁市东南)。后改名东徐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安砦

    即今福建宁化县东北水茜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“安远砦”条下:“又北安砦,在县东北七十里。宋绍定六年, 移苦竹砦置于此。今皆废。”

  • 江淮胜概楼

   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。明正统中周忱建。

  • 云安场

    亦名云阳场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云安镇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七》:四川盐场十二所,有“云安场”。明设云安场盐课司大使。清设盐课大使。民国设县佐。

  • 宁远郡

    即临振郡。治所在宁远县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振州延德郡:“本临振郡,又曰宁远郡,天宝元年更名。”

  • ?隘

    即冥厄。 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 “魏弃与国而合于秦, 因以塞��隘为楚罪。”

  • 小黎母山

    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东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感恩县:小黎母山“在县东二百余里黎峒中拖轮村东北。脉来自黎母山,至是耸危峰,崖石崎岖,人迹罕到,诸黎环居其下,势视大黎母为小,有巨石,刻大元军马下营”。

  • 隆庆府

    南宋绍熙元年 (1190) 改普安军置,治所在普安县 (今四川剑阁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、梓潼二县及江油、广元二市部分地。端平三年(1236) 移治苦竹隘 (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)。元至元二十年 (

  • 掖山

   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,为掖水所出之山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东莱郡掖县: “有掖山祠。” 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。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。

  • 四旗厅

    清乾隆元年(1736)分张家口厅置,属直隶省。治所在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东风山镇。辖察哈尔正白、镶白、正蓝、镶黄四旗。四十三年(1778)改为丰宁县。

  • 槃河

    即古钩盘河。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 瓒“出军屯槃河”。注: “槃即 《尔雅》 九河钩槃之河也。其枯河在今沧州乐陵县东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