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卢阳县

卢阳县

①南朝陈天嘉元年(560)改汝城县置,为卢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。隋属桂阳郡。唐属郴州,天宝元年(742)改为义昌县。

②唐垂拱三年(687)置,为锦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境之卢水口,因以为名。长安四年(704)移治今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七十五里杜壤。天宝初为卢阳郡治。乾元初复为锦州治。五代时废。

③北宋熙宁七年(1074)以潭阳县地置,为沅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。元为沅州路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)废。


古县名。(1)南朝陈天嘉元年(560年)以汝城县改名,治今湖南省汝城县西南。为卢阳郡治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义昌县。(2)唐垂拱三年(687年)置,“在卢水口,因以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,长安四年(704年)移治今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西锦西镇西。为锦州治。五代废锦州为寨,县废。(3)北宋熙宁七年(1074年)置,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。为沅州治。元为沅州路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废入沅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险山堡

    明嘉靖二十五年 (1546) 置,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土城子村。明 《全辽志》 卷2: 险山堡 “嘉靖四十二年抚按会题设立参将驻镇本堡,新募并原伍官军三千七十四员名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卷81宽

  • 蓬都县

    唐贞观七年 (633) 置,后属羁縻笮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烧锅甸子

    即今黑龙江延寿县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2宾州厅: 光绪八年 (1882) “设分防巡检,驻厅东南二百四十里烧锅甸子”。二十八年 (1902)改置长寿县。

  • ①春秋郑邑,在今山东费县东约三十七里处。《公羊传》:隐公八年(前715),“公会齐侯于邴”,即此。《春秋》作防。②春秋鲁邑,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四十余里。《公羊传》:隐公九年(前714),“公会齐侯于邴”

  • 皋州

    金兴定四年 (1220) 升乐平县置,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废。金兴定四年(1220年)升乐平县置,治今山西省昔阳县。辖境相当今昔阳县地。元初复改为乐平县。

  • 白霫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、蒙古国东方省东南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:“白霫居鲜卑故地,直京师东北五千里,与同罗、仆骨接。避薛延陀,保奥支水、冷陉山,南契丹,北乌罗浑,东靺鞨,西拔野

  • 朱桥镇

   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北七十里朱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二》:朱桥镇“旧有递运所,明万历中裁。本朝乾隆五十二年(1787),移县丞驻此”。(1)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中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

  • 涿鹿山

    又作浊鹿山。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四十里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黄帝 “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”。《集解》 引服虔曰: “涿鹿,山名。” 张晏曰:“涿鹿在上谷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浊鹿山。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东

  • 唐东都避暑宫

    唐武则天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邙山翠云峰 (上清宫附近)。

  • 十房洞

   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安化县“辰山”条下:“又十房洞,在县(治今梅城镇)北二十里。洞门广丈余,中若堂室,左右列十房。又有石田、石池之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