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城镇

双城镇

一名双河口。在今湖北红安县北倒水东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安县:双城镇在“县北十三里。其相近者又有中和镇, 皆有巡司”。


(1)镇名。(1)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中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28.5平方千米。人口1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1.2万。旧名双城子。因清代建城时,城东有两座古城而名。清为双城厅、双城府治,1913年为双城县治。1946年设第一区,1949年改城关区。1956年改双城镇。1988年起为双城市治。产玉米、大豆、高粱等。有合成洗涤剂、服装等厂。京哈铁路、102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承旭门、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。 (2)在福建省柘荣县中部偏北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7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城,人口1.1万。因有上、下两城,故名。1945年始为县治。1952年设城关镇,1956年改双城镇,1958年改公社,1981年复置双城镇。工副业较发达,剪刀、红酒、折席等素负盛名。福分(福鼎)公路经此。镇内有仙屿,山上有元建仙庙。镇北有东山,海拔 1479 米,为太姥山主脉。(3)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君家庄,人口1600。以境内古双城堡得名。1955年为双城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62年分为双城、南安二公社。1983年改乡,1986年合建双城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甜菜、胡麻、大麻等。有造纸、粉丝、酿酒等厂。设集贸市场。武双公路终点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清河县城东部。属连庄镇。人口540。原名解家店,因解家兄弟大城、二城经营得名。后集市发展,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面粉、制砖等厂。葛渡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则天庙

    在今山西文水县城北十里南徐村东侧。现存建筑以则天圣母殿为最古。始建于唐,金代重修,板门上部“金皇统五年”刻字尚存,是殿宇建成年代。殿内木制神龛供有帝后装女像,被尊称为“则天圣母”。

  • 溇中

    地区名。指今湖南澧水支流溇水两岸。东汉时泛称其地居民为溇中蛮。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 “和帝永元四年冬,溇中、澧中蛮潭戎等反,……明年秋,溇中、澧中蛮四千人并为盗贼。”古地区名。指今湖南省澧水支流溇水两

  • 锁山门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铅山县: 锁山门在 “县西七十里。山溪险仄,昔时胆水出此。其水或涌自平地,或出自石罅。《神农本草》 云,胆水能化铁为铜。宋时为浸铜之所,有沟漕七十七处。兴

  • 寄氏县

    ①北魏景明元年 (500) 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北齐后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置,属潞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长子县。十八年 (598) 改长子县。古县名。(1)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

  • 申鸣城

    亦名申明城。俗名古城堤。在今湖南临澧县北。为楚大夫申鸣邑。《说苑·立节》 载申鸣为孝子、忠臣事迹。县北五十里合口寿光寺有申鸣墓。

  • 石壕场

    即今四川綦江县南石壕镇。清同治《綦江县志》卷1:石壕场“西南二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?川县

    北周置, 为滶川郡治。 治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。隋属竟陵郡。唐废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湖北省钟祥市东北。属滶川郡。隋初属郢州,后属竟陵郡。唐废。

  • 垒城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南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南齐永元三年 (501),“高祖发襄阳,留弟伟守襄阳城,总州府事,弟憺守垒城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胡注: “垒城者,筑垒附近大城,犹今堡寨也。”

  • 扎克骓布

    即察雅。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扎克,大山峰也。雅布,檐也。地有山峰,下瞰如檐,故名。”

  • 灵凤台

    又称灵台。后赵时建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北城北部九华宫内。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:“起灵凤台九殿于显阳,后选召百官州郡民女以充之。后庭服绮縠玩珍奇者万余人,内置女官十八等,教宫人星占及马步射。置女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