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牧地
即古木、辑怀城。在今新疆米泉县。光绪二年(1876),清军收复新疆之役,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。左宗棠《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,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》谓“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”。即此。
即古木、辑怀城。在今新疆米泉县。光绪二年(1876),清军收复新疆之役,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。左宗棠《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,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》谓“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”。即此。
1946年9月由陕西商县、蓝田二县析置,治杨家斜 (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)。1947年3月废。
西周方国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逸周书·王会》:“北唐以闾。”孔晁注:“北唐,戎之在西北者。”《穆天子传》注引《竹书纪年》云:“北唐之君来见,献一骊马是生騄耳。”即此。即商代唐国,西周称北唐。在今山西
①东汉中平五年 (188) 置,属南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北鸳鸯镇东。北魏改属广宁郡。北周属陇西郡。隋废。②三国吴置,属庐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十五里遂川江口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名
(栎yuè) 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栎阳街,人口 2410。镇以驻地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万年县为栎阳县。元至元初降为镇并入临潼县。1949年设
在今陕西泾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新莽天凤三年(16),“戊辰,长平馆西岸崩,壅泾水不流,毁而北行”。胡注:“长平馆,即长平观,在泾水之南原。泾水东南流入渭,为岸所壅,故毁而北行。”
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:开栅堡“在文水县北二十五里开栅镇,接交城县界。周四里, 其半为文峪水所啮毁”。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置,即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开栅镇。原堡周四里,清
在今甘肃古浪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一》: 黄羊川山 “在古浪县东南五十里。群山环峙,中夹平川”。
即今广东连平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连平州: “本连平县。崇祯六年以和平县惠化都置,析长宁、河源二县及韶州府翁源县地益之。寻升为州。”即今广东省连平县。明崇祯六年(1633年)置连平县于此。
在今江苏丰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丰县:白驹山“地形高阜,相传汉高大会父老于此,歌白驹以留宾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白驹山“明成化间,犹高三丈余,嘉靖末,屡经黄水沙壅,其迹渐平”
即颍口。在今安徽颍上县东南颍河入淮之口,即古西正阳镇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二年 (前530),“楚子狩于州来,次于颍尾”。即此。春秋楚地。指今安徽省颍上县东南、颍水入淮之处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二年(前5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