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古蔺县

古蔺县

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改永宁县置,属永宁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古蔺县。以古蔺州为名。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南部,与贵州省接壤。属泸州市。面积 3181.4 平方千米。人口74.8万。辖12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。唐置蔺州,治今县。《古蔺县地名录》(1982年版):“唐元和元年(806年)始于今境置州,以境内蔺草丛生,故名蔺州。”北宋废。明为永宁宣抚司辖地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设古蔺巡检司,隶叙永厅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永宁县移治于此;翌年更名古蔺县,属永宁州。以古蔺州得名。1913年属下川南道,1914年隶永宁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泸县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泸州专区。1960年泸州专区撤销,并入宜宾专区。1985年划归泸州市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大娄山北坡。群山陡峻重叠,河谷深切。赤水河流经南缘,为川、黔二省界河。古蔺河源于县西部,东流至太平渡注入赤水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。经济作物有油桐、生漆、烟草。马头羊为优良畜种。有煤、铁、硫黄、大理石等矿。有炼硫、酿造、水泥、烤烟等工业。为名酒“郎酒”产地,有“酒乡”之称。古仁、泸蔺公路经此。赤水河可行驶机动船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至此,“四渡赤水”闻名中外。建有太平渡口塔标、二郎滩渡口、太平红军四渡赤水文物陈列馆等纪念地。有长征桥及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士乡城

   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三十里乡城镇。《寰宇记》卷20黄县“士乡城”引《后汉书》云:“齐有士乡,越有君子里谓此。”(按:今本《后汉书》无此文)。

  • 同江郡

    北周改临江郡置,属和州。治所在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改临江郡置,治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隋开皇中废。

  • 思宁县

    南齐置,属马门郡。治所疑在今广西博白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嶍峨州

    元初置嶍峨千户,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嶍峨州,属临安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郊登云村。二十六年 (1289) 降为嶍峨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嶍峨部置,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

  • 中派河渡

    即今安徽肥西县东南中派乡。旧属合肥。清嘉庆《合肥县志》卷3:中派河渡“在城南五十里”。为派河经流渡口,故名。

  • 宋城镇

    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顺义县:“宋城镇在县东北二十里,唐所置戍守处。”

  • 视田

    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北视田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万历中废。

  • 商中宗陵

    中宗指商代第九王太戊。其陵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亳城集东二里的刘次范村东头。《清一统志· 彰德府》: 殷中宗陵 “在内黄县西南二十五里。高一丈五六尺。宋开宝间竖碑。梁周翰撰文”。

  • 小东洋

    ①指今菲律宾群岛和加里曼丹岛一带。元大德《南海志》卷7:“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。”②指我国台湾岛及琉球群岛、日本一带。见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及《舆地全图》。

  • 断石村

    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夹源水入横江口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 卷4休宁县 《古迹》: “断石村在县西三里。旧名吴口村。西南有石壁下临深溪。《祥符经》云: 昔两舟泊此潭,一祭一否,夜半有神人徙祭者之舟于北岸,有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