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合水县

合水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为庆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顺化县:合水县“在马领、白马二水口, 因以为名”。大业三年(607)为弘化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为庆州治。六年(623)改名合川县。
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蟠交县置,属安化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北老城镇(老合水)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陕西卷下:“合水在县南一里。以建水、北川水相合”, 因以名县。乾元初属庆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并入乐蟠县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复置, 属庆阳府。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52年迁治西华池镇。


在甘肃省东部、马莲河流域,东邻陕西省。属庆阳市。面积 2987 平方千米。人口16.8万。辖2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西华池镇。西汉置略畔道,东汉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合水县,治今庆城县。因县址在马岭、白马二水口,故名。为庆州治。后为弘化郡治。清乾隆《甘肃通志》:合水“在县东一里,与建水北岔水合,县以此名”。义宁元年(617年)析合水县置乐蟠县,治今西华池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析乐蟠县置蟠交县,治今县北老城镇;同年改合水县为合川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合川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蟠交县为合水县。五代周合水县废入乐蟠县。北宋废乐蟠县,复置合水县,治今老城镇。1913年后先后属陇东道、泾原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县治迁今西华池镇,属庆阳专区。1955年属平凉专区。1958年撤县,并入庆阳、宁县。1961年复置合水县,属庆阳专区(1969年改地区)。2002年属庆阳市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。子午岭斜贯中部。岭东有洛河支流葫芦河、平定川、烟景川;岭西有泾河支流马莲河、合水川、瓦岗川、固城川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业以小麦、玉米、烤烟、油菜籽等为主。土产有白瓜子、木耳、花椒、金针菜等。工业有卷烟、麻纺、地毯、手套、奶粉、印刷等。309国道和宁合、西合、合庆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定祥黄河古象化石出土地及干沟桥仰韶、齐家文化及九站寺洼文化等遗址,北魏保金寺、唐宋莲花寺石窟和塔儿湾宋造像石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岸门

    ①一作雁门。战国魏地。在今山西河津市南。《史记· 六国年表》: 秦孝公二十三年(前339),“与晋战岸门”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魏哀王五年 (前314),“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,走犀首岸门”。②战国韩

  • 犁丘

    春秋时齐犁邑。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年 (前485),晋赵鞅攻齐,“取犁及辕”。又哀公二十三年 (前472),晋荀瑶伐齐,“战于犁丘,齐师败绩”。即此。即“犁(1)”。

  • 定陶国

    西汉甘露二年 (前52) 改济阴郡置,治所在定陶县 (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、东明等县地。黄龙元年 (前49)复为济阴郡。河平四年 (前25) 复置定陶国,建平二年 (前5

  • 虚朾

    春秋时宋地。在今山东泗水县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八年 (前573),“仲孙蔑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邾子、齐崔杼同盟于虚朾”。一说虚朾即虚,应在今河南延津县东。古邑名。春秋宋邑。在今山东省泗水县。或疑即虚,

  • 富春山

    一名严陵山。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南四十里。《后汉书·严光传》: 严光 (字子陵) 南归,“耕于富春山”,即此。山上有严子陵钓台,临江有严子陵祠。

  • 斧头湖

    一作釜头湖。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斧头湖 “汇嘉鱼、咸宁诸县水,至金口入江”。又称东湖。湖形似斧,旁有斧头山,故名。在湖北省武汉、嘉鱼、咸宁三市县间。由斧头湖、枯竹湖、东湖、向阳

  • 东平郡

    ①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,属兖州。治所在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齐废。②北魏泰常中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范县(治秦城,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)太和末废。建义中复置。北齐废。③北齐改泰山郡置,治所在博平县(今

  • 郏城县

    ①亦作城、 城。 北魏改郏县置, 属襄城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郏县。北齐废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管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中牟县东。大业初废。③隋大业四年 (608)

  • 三正铺

    亦作三真铺。明置,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。清以后裁。

  • 新都国

    西晋咸宁二年 (276) 改新都郡置,封司马该为新都王。治所在雒县 (今四川广汉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、什邡、新都、金堂、德阳、绵竹等市县地。太康六年 (285) 复为新都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