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王城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湖州长城县:“吴王阖闾使弟夫㮣居此,筑城狭而长。”隋大业十二年(615)至唐武德七年(624)长城县治此。
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会稽县:吴王城“在县东一十里。夫差围句践于会稽山,伍员筑此城以屯兵”。
③一名孙权故都城。又名吴大帝城。在今湖北鄂州市东郊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孙权自公安徙都武昌(今鄂州市),此为其所居之宫城。《元和志》卷27武昌县:孙故都城“在县东一里余。本汉将灌婴所筑,晋陶侃、桓温为刺史,并理其地”。
①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2湖州长城县:“吴王阖闾使弟夫㮣居此,筑城狭而长。”隋大业十二年(615)至唐武德七年(624)长城县治此。
②在今浙江绍兴市东。宋《嘉泰会稽志》卷1会稽县:吴王城“在县东一十里。夫差围句践于会稽山,伍员筑此城以屯兵”。
③一名孙权故都城。又名吴大帝城。在今湖北鄂州市东郊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孙权自公安徙都武昌(今鄂州市),此为其所居之宫城。《元和志》卷27武昌县:孙故都城“在县东一里余。本汉将灌婴所筑,晋陶侃、桓温为刺史,并理其地”。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: 白城山,“石蹬曲折,有林泉之胜”。
春秋晋邑,战国属赵。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国夏伐晋,“会鲜虞,纳荀寅于柏人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战国属赵。在今河北省隆尧县西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国夏
元置,属庆远南丹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广西凤山县境。明洪武初废入东兰州。
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南昆仑镇。明嘉靖 《淄川县志》 卷1: 昆仑店在 “县南二十里”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八里尧山之阳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:“自永嘉丧乱,青州沦没石氏。东莱人曹嶷为刺史,造广固城。”为青州治所。《元和志》卷10称:“有大涧甚广固,故谓之广固。”南燕慕容德建都于此。东晋义熙五
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。《清史稿·海兰察传》: 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六月,“后路贼攻陷底木达,进据登春。海兰察还御”。四十五年(1780) 设抚边营于此。
指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之安宁河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》: “邛都夷者,武帝所开,以为邛都县。……后复反叛。元鼎六年,汉兵自越嶲水伐之,以为越嶲郡。” 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“越嶲水即绳、若矣,似随水地而更名矣
又称榆关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置,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。隋末废。唐贞观十三年 (639) 复置,后又废。即“榆关(1)”。
明置,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柏村。明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驮朴去驮卢五十里。自驮卢西至此,皆为左州南境,北去龙州四十里。西仍为崇善地,抵太平亦四十里,水路倍之。”
西汉置,属常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西部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都乡侯国 “有铁官”。东汉属常山国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