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拉喀噶珊
又作和罗哈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“呼拉喀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和罗哈”。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约》 被俄割占。
又作和罗哈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“呼拉喀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和罗哈”。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约》 被俄割占。
一名刘家庙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东北江岸区。清末京汉铁路经此,设江岸车站并与水运衔接。遂改名江岸。1922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于此。
故址在今安徽含山县北。《宋书·刘敬宣传》: 东晋元兴三年 (404),“桓歆率氐贼杨秋寇历阳,敬宣与建威将军诸葛长民大破之,歆单骑走渡淮,斩杨秋于练固而还”。即此。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。东晋元兴三年(4
唐天宝十二年(753)析宜君县西北升平等三乡置,属坊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。以乡为名。北宋熙宁元年(1068)废。
1946年于倴城镇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即今河北滦南县。(1)旧县名。冀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滦县南部析置。以地处县南得名。1942年撤销,仍并入滦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北省东部。属唐山市。面
一名治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4武连县:“治山一名五郡山。《周地图》云:县南有治山,县人张逸背梁附后魏,与梁将杨乾运于此山下大战,乾运大败,死者千人。恭帝元年,收骸骨并为一墓,死
清置,属怀远营。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。设千总驻防。
即今广东紫金县西百里柏埔镇。清雍正 《广东通志》 卷18: 永安县 (今紫金县) 有柏埔墟。
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彭泽县:仰天池“即大江支流也。有二支,江水涨,一支西流经县北毛葫洲;一支东流合于江。渺茫无际,水落则流注于马当江”。
一作阿尔湖。即今新疆阿图什市北阿湖乡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3喀什噶尔:阿尔瑚在“城东北八十里”。
①唐置,在今陕西太白县附近。②明置,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平川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盐井卫:“禄马堡十里为绍兴堡, 又五里为平川驿, 五里为杭州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