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硕特南右翼中旗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北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。《魏书· 肃宗纪》: 北魏正光五年(524),“ (莫折) 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、樊元、张朗等攻仇鸠、河池两戍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河池水南径河池戍
西汉始元二年(前85)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南古城村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昭帝“追尊钩弋倢伃为皇太后,发卒二万人起云陵, 邑三千户”。县因此得名。元始四年(4)废。古县名。西汉昭帝置。
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博生 (原宁都)、宜黄、广昌三县析置,驻麻田 (今江西宁都县北麻田)。后迁东山坝小源 (今江西宁都县北小源)。1934年11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西省设。1933年由博
在今甘肃华亭县西北四十里。汭水北源出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平凉府一》: 湫头山 “即朝那山。有朝那湫,潆洄五里”。
即唐东都苑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。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卷5载:神都苑“唐之东都苑,隋之会通苑也。又曰上林苑,武德初改芳华苑,武后曰神都苑”。
①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水经·淮水》:“中渎水出白马湖,东北注之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39楚州:白马湖“在宝应县北十五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曰:白马湖“东西十五里,南北三里。东北通
又称西山城。汉唐时于阗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于阗国》:“于阗国,王治西城……于阗之西,水皆西流,注西海;其东,水东流,注盐泽,河源出焉。多玉石。”
一名黄花堆。即今山西山阴县北四十里永静城 (又称黄花城)。《魏书·序纪》: 西晋建兴元年(313),拓跋猗卢 “登平城西山,观望地势,乃更南百里,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,晋人谓之小平城”。《北齐书·
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5哈密卫: 剌木城 “在卫西。哈密旧恃此城为固。宏治九年,土鲁番部阿黑麻袭破哈密,使其党撒他儿守剌木城,哈密头目奄克孛剌结瓦剌部小秃列袭杀之”。
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咸安县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五十八里三元乡兴福村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废入营山县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咸安县置,治今四川省营山县东北,属蓬山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