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喜马拉雅山

喜马拉雅山

亦作希马拉耶。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尔、锡金、不丹境内。东西长约2450公里,南北宽约200—350公里。平均高度海拔6000米以上,为世界最高山脉。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,为世界第一高峰。“喜马拉雅” 梵文意为“雪之家” 或 “雪巢”。以山势极高,远出雪线之上,终年积雪不化,故名。


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,由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。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、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等国境内。东西长约2450千米,南北宽约200~350千米。呈向南凸出的弧形,是构造复杂的年轻褶皱山脉。由北向南分为柴斯克山和拉达克山、大喜马拉雅山、小喜马拉雅山、西瓦利克山四带。主脉大喜马拉雅山最为高峻,宽约50~90千米,主要由结晶岩、变质岩、花岗岩组成。平均海拔6000米,8000米以上高峰有10座。中、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(8848.13米,尼泊尔称萨迦-玛塔)为世界第一高峰。山顶终年冰雪覆盖,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,喜马拉雅,藏语意为“冰雪之乡”。雪线(4500~6000米)南低北高。南坡降水丰富,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,1000~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,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,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。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,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。山间有孔雀、长臂猿、藏熊、雪豹、藏羚等珍禽奇兽及多种矿藏。中国科学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。1960年和1975年,中国登山队曾两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灶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“三沙” 条下: 新灶沙 “亦在旧县东南,连大洋,为各沙门户。《旧志》 云: 自新灶而西达宋信嘴,可不由竹薄,径达刘河,虽中有沙途暗伏,而风利潮

  • 云内州

    辽清宁初改代北云朔招讨司置,属西京道。治所在柔服县(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白塔村古城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及土默特左、右旗部分地。金属西京路。元省县入州,属大同路。明洪武五年(1372)废。

  • 岩湖嶂

    在今福建福安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安县: 岩湖嶂 “高广皆数十仞,其平如掌,容数百人。半岩有穴,亦容数十人。下有湖,名曰岩湖”。

  • 乌猪山

   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东莞县“三门海”条:“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。”明黄衷《海语》称乌猪山。

  • 官台 (臺) 山

    在今福建寿宁县东北。明景泰六年(1455) 渔溪巡司迁此山麓,弘治中移治县东南斜滩镇。地产银矿。《明通鉴》: 景泰五年 (1454) 九月,“福建官台山民作乱”,即此。

  • 池溪桥镇

    即今江西进贤县东北四十里池溪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:进贤县东有池溪。

  • 界沟镇

    北宋置,属万寿县。即今安徽界首市。清光绪重修 《安徽通志》 卷42颍州府太和县: 界沟镇“亦名界首集”。在河南省虞城县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界沟,人口2300。古时村南有沟

  • 宝塔坝

    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南讲治镇西。1933年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此。

  • 西德州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石楼县(今山西石楼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县地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石楼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石楼等县地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。

  • 药 (藥) 山

   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0澧州: 药山 “在澧阳县南八十里。昔多芍药,故名”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57常德府: 药山 “唐僧惟俨道场。刺史李翱曾访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