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兴县

大兴县

①北魏置,为大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西魏改名五原县,后复改大兴县。隋又改为五原县。

②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内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名万年县。

③金贞元二年(1154)改析津县置,与宛平县同为大兴府治(在今北京城西南)。元移治大都城内(今北京城内)。明洪武初为北平府治,永乐中为京师顺天府治。清仍为顺天府治。民国初为京兆尹治。1928年废京兆尹置北平市,移大兴县治黄村,属河北省。1958年改属北京市,设大兴区。1960年复设大兴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定边县。隋改名五原县。(2)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(今陕西西安市)。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万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金贞元二年(1154年)改析津县置,治今北京市城区。属大兴府。1949年迁治青云店,1954年迁治黄村镇。原属河北省,1958年划归北京市,改设大兴区。1960年复县,2001年撤销,复改大兴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鄜延路

    北宋庆历元年 (1041) 置,治所在延州(后升为延安府,治今陕西延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、黄龙、洛川、宜君等县以北及清涧河以南地。金皇统中置总管府。蒙古废。北宋庆历元年(1041年)析陕西路沿边

  • 津里山

    一名秦履山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常州: 津里山 “在太湖中,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四番志》 作秦履山,云始皇常登此。今山中有祥符寺,重湖叠嶂之间,颇为幽绝”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

  • 吴城驿

    明置,在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昌府:吴城驿“在府北百二十里临江。有吴城巡司。即伍文定破宸濠处。《志》云:吴城山在府东百八十里临大江,驿盖以山名”。

  • 寅山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4归善县: 寅山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。多出茯苓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 160归善县: 寅山,“ 《南越志》 云: 欣乐县北有寅山,青松紫干,四衢皆竦,其下多茯苓焉”。

  • 响石

    在今江西南丰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5建昌军: 响石 “在南丰县东五十里。有巨石临路,高逾百仞,其上平坦,可容数百人。往来其旁者,语笑高低,应答如响”。

  • 哈拉玉尔滚

    一作哈喇裕勒衮。清置,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喀拉玉尔滚村。《林则徐日记》: 道光二十五年(1845) 二月二十五日,“至哈拉玉尔滚军台。回语谓红柳为玉尔滚,谓黑为哈喇,此台有古柳,故以取名也”。

  • 八团镇

    在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上海县:川沙堡“产盐,商贾辐辏。地名八团镇”。

  • 南北洋

    清咸丰十年 (1860)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、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,分掌北洋、南洋海防、关政及中外交涉事宜。北洋指山东以北沿海诸省,南洋指江苏以南沿海诸省。至民国年间罢南、北洋大臣之职,但习俗仍称南北

  • 忠武军

    ①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贞元十年 (794)以陈许节度使为忠武军。治所在许州 (今河南许昌市)。辖许、陈 (今河南淮阳县) 二州。相当今河南长葛、太康以南,舞阳、沈丘以北,襄城以东,淮阳以西地。天复元年

  • 汴桥

    在今安徽宿州市南。《宋史·陈希亮传》:“州跨汴为桥,水与桥争,尝坏舟,希亮始作飞桥,无柱,以便往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