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河
①又名白水。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白水“源出南川县南,东北流入涪州界,即今大溪河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大溪河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白马路西番界,流至此,入于涪水”。
③在今云南玉溪市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溪河“一名玉溪河。源出夹雄山, 自(新兴)州东北绕州西南,过罗么、奇梨二溪,出临安府嶍峨县入曲江,即嶍峨县大河上源也”。
①又名白水。即今四川乌江西支流鸭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白水“源出南川县南,东北流入涪州界,即今大溪河也”。
②即今四川平武县北之白马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大溪河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:源出白马路西番界,流至此,入于涪水”。
③在今云南玉溪市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溪河“一名玉溪河。源出夹雄山, 自(新兴)州东北绕州西南,过罗么、奇梨二溪,出临安府嶍峨县入曲江,即嶍峨县大河上源也”。
在今贵州铜仁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铜仁府铜仁县: 铜仁大江 “源出乌罗司 (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) 西九龙山,东流经城南,又东入湖广麻阳县界,谓之锦水,下流入于沅江”。
即今甘肃泾川县西北党原乡。《魏书·崔延伯传》:北魏永平二年(509),“(万俟)醜奴置营泾州西北七十里当原城”。
亦作马场河。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北六十里。濡须水分流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马肠河在“州东北六十里,其上流二十里曰运河,西接巢湖,东汇于马肠河,达于江”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元至正十五年(1355),朱
亦作沙冈。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沙岗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盖平县图:西南有沙岗台。清末,南满铁路经此。
1941年改台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。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地区并入,故由台拱、丹江二县各取一字为名(1943年又将丹江县并入部分拨出)。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中游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
在今福建平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平和县:芦溪山“在县西北。山势雄壮”。
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郁林州“张道岩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:州东南二十里为水月岩,岩中虚明爽豁,涧壑绝胜,右接天马、钓天诸洞,幽异不一。”明崇祯十年(1637),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考察
即今新疆阿瓦提县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3阿克苏:阿瓦提(庄)在“城南一百六十里”。1922年置县佐于此。1930年改为阿瓦提县。
北宋置,属蕲县。在今安徽怀远县北三里。(1)在今安徽省怀远县北。北宋属蕲县,南宋宝祐五年(1257年)升为县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北部。面积11.2平方千米。人口 9740。镇人民政府驻荆山,人口 8
①一作僧祗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之宋卡。据 《隋书·赤土传》: “其王居僧祇城。”②亦译僧耆、层期。或以为专指非洲东岸的黑种人。昔大食人名非洲东岸之地曰僧祇拔儿,今尚有一小部地存其旧名,即桑给巴尔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