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平山

天平山

①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北,疑即罕山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府:“有天平山、好水川,行宫地也,大定二十五年命名。”

②在今江苏苏州城西二十里。支硎山之南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天平山“巍然特出,群峰拱揖,郡之镇也”。明王鏊《姑苏志》卷8:天平山“其山顶正平, 曰望湖台,上巨石圆而面湖者,曰照湖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天平山“范仲淹祖墓在焉。旁即范氏义庄,后辟为园”。

③在今河南林州市西三十里。宋柳开有《游天平山记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林县:天平山“峰峦泉石,奇胜万端”。


(1)古称白云山。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境、灵岩山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天平山“府西二十里,……山顶正平。”海拔221米。花岗岩山丘,岩石形状奇特。半山两崖对立如门,形成“一线天”。笔架峰后岩石参差错落,人称“万笏朝天”。“一线天”旁泉水出注如线,味甘洌。山麓成片枫林,深秋红叶如火,称“万丈红霞”。南坡有范仲淹祖坟,俗称“范坟”。山顶有望湖台,上有一圆石,面向太湖,称照湖镜。远观太湖,水天相接,为游览胜地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。南北走向,一般海拔1300米左右。主峰蔚青岭(1804米),在龙胜县南部。地层古老,主要由变质页岩和砂岩构成。保留大片亚热带原始林。主峰东北侧有国家级花坪自然保护区。1956年在此首先发现孑遗植物银杉并命名。有几十种杜鹃品种,被誉为“杜鹃之乡”。

苏州天平山龙门(一线天)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兴笼城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嵩明州: 集兴笼城 “在州南。南诏时,清平官杨祐者,筑梅堂、阿葛笼、蒙琮笼、白笼、集兴笼诸城,周回相望,为犄角之势,抚定蛮民,甚有威绩,此即其所筑也”。

  • 羌水

    ①又名强川。即发源于今甘肃岷县东南之岷江。因在羌族地区而得名。屈曲东南至今舟曲县东与古桓水(今白龙江)合, 又东南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注入西汉水(今嘉陵江)。故今白龙江、白水江与岷江合流的一段,古时皆有

  • 西安市

    ①1928年分长安县城区及近郊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即今陕西省西安市。1930年撤销。1943年复置,1947年升为院辖市。1949年5月20日解放后,直隶中央。1950年1月为西北行政区驻地。2月陕西人

  • 汉南县

    西魏改华山县置,为宜城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。隋属襄阳郡。贞观八年(634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改华山县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。属襄阳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

  • 同安堡

    北宋置,属西安州通安砦。在今甘肃会宁县北。

  • 贵竹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万历十四年 (1586) 改置新贵县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贵州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。属贵州宣慰司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

  • 南林桥市

    即今湖北通山县西三十二里南林桥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通山县西有南林桥市。

  • 南阳水

    亦名长沙水。源出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玲珑山,东北流至城西,又东流入巨洋水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长沙水 “出逢山北阜,世谓之阳水也。东北流径广县故城西……又东北流,石井水注之……又东径东阳城东南,……又北屈

  • 必力公瓦

    元、明西藏止贡的译称。元代宣政院置乌思藏十三万户,于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中有迷儿军万户,即必力公瓦万户之别称。明沿元制,洪武十八年(1385)置必力公瓦万户府,秩正四品。其治所在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

  • 荆溪

    ①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之南溪。《元和志》 卷25常州义兴县: “荆溪,是周处斩蛟处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92谓荆溪为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之中江。②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荆溪 “在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