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公泉
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(汲县)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,泉上又有太公庙。庙侧高林秀木,翘楚兢茂。相传云,太公之故居也。晋太康中,范阳卢无忌为汲令,立碑于其上。”
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北。《水经·清水注》:“(汲县)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,泉上又有太公庙。庙侧高林秀木,翘楚兢茂。相传云,太公之故居也。晋太康中,范阳卢无忌为汲令,立碑于其上。”
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)。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寻又改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,七年(624)徙治今苏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、常熟市以
北宋置,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立亭村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3阶州福津县有“利亭”镇。古镇名。即今甘肃省文县东北栗亭。北宋属福津县,后废。清复置,属阶州。
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。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下江兵领袖王常、成丹等兵败,“收散卒入蒌谿,劫掠钟、龙间,众复振”。注引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“随州随县东北有三钟山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三钟山“在
旧名美笃喇麻寺、美都喇嘛寺。在今四川小金县南山坡上。清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重建,四十五年 (1780) 改今名。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卷18: “练渎在太湖,旧传吴王所开,以练兵。” 唐皮日休 《练渎》 诗: “空阔嫌太湖,崎岖开练渎。” 即此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。旧传春秋吴国所开以练兵,故
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改北宕渠县置,为盐亭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3盐亭县: “以近盐井,因名。” 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四川卷下: “梁大同间名,以地多盐井,据盐亭而创县也。
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北百里大具乡(营盘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宝山州:大匮寨“在州界。唐时麽些蛮兄弟七人分据七寨。曰大匮、曰罗邦、曰罗寺、曰碍场、曰卞头场、曰当波罗场、曰当将郎。蒙古忽必烈征大理,
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北古水河,为绥江支流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6肇庆府: 顾水 “在四会县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清远县,流至顾水口入于江。水之上流有美材巨木,商人从水口作巨伐而下,货于南海”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
又名利往桥、垂虹桥。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吴淞江上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26:“吴江长桥七十二洞。”元泰定二年(1325)甃以石。
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阿都副长官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布拖县南拉果乡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