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和岭

太和岭

①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朔州鄯阳县“有太和岭”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元大德四年(1300),“车驾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”。

②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③即今俄罗斯西南部、里海之西的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速不台讨钦察,“引兵绕宽定吉思海,展转至太和岭”。即此。


古山名。(1)即今俄罗斯高加索山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太祖十八年(1223年),“速不台上奏,请讨钦察。许之。遂引兵绕宽定吉思海(今里海),辗转至太和岭,凿石开道,出其不意”,即此。(2)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、朔州市东南,为勾注山支脉。元大德四年(1300年),成宗幸上都,置西京太和岭屯田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杨山

    ①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》:杨山“在湖口县北三十里。其连峙者有峡山,俗名望雨山”。②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入龙阳县,有澹水,出汉寿县西杨山。”③在今湖南衡

  • 白菟楼

    即张仪楼。战国秦建,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。西晋张载《登成都白菟楼》诗:“重城结曲阿,飞宇起层楼。”南朝梁李膺《益州记》:“成都有百尺楼,后名为白菟楼。”即“张仪楼”。

  • 汶港栅

   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文殊河畔。《新唐书·李愬传》:元和十二年(817),“入白狗、汶港栅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李愬攻淮西,遣兵“下白狗、汶港二栅”,即此。

  • 托摩和城

    即托漠河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东。魏源《圣武记》作“托摩和城”。即“托漠河城”。

  • 陈蒙州

    南宋置羁縻州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元改为陈蒙长官司。明初废。南宋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。为夔州路黔州所领诸羁縻州之一。元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

  • 狼沟河

    在今河北南和县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顺德府: 狼沟河 “两岸多狼,故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南和县: “狼沟河在县南五里。沙、洺二水合流以后,旁出者为狼沟河,下流仍合于澧河。”

  • 东馆驿

    明置,在今湖北麻城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麻城县:东馆驿“在县东。今废”。

  • 驴泉山

    在今湖北随州市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44随县:驴泉山“在县北九十里。上有池,旱不涸。昔出神驴,故以为名。《荆州记》云,驴泉山石卤润,牛马经过,贪其甘,不能去。土人云,牛马解逸,即此山寻之”。

  • 进和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北面东头第一门洛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城乡高庙村北。王莽改名进和门。

  • 诸葛城

    ①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广德军: 诸葛城 “在建平县西一十里。其中可容数千人。旁有驴城、马城,相去一二里。有井数十。世传以为昔人屯驻之地”。②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