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契丹

契丹

古东胡诸后裔的一支,初附宇文部,4世纪中叶宇文部败散,始分出,号契丹。居地在辽河上游潢河 (今西拉木伦河)、土河 (今老哈河) 流域。传说其始祖生八子,后裔衍为八部。北魏时,八部各入贡,交市于和龙 (今辽宁朝阳)、密云间。隋末唐初组成部落联盟,酋长姓大贺氏。贞观二年 (628),归附唐朝。二十二年,唐于其地置松漠都督府,以其酋长为都督,赐姓李; 又置羁縻州十,以各部首领为刺史,隶于都督。唐高宗末年以后,时叛时服,并且依附突厥。开元中,大贺氏衰,旧八部瓦解,迭剌部首领涅里重建新八部联盟,推遥辇氏阻午为可汗,而自任夷离堇,掌握军政大权,唐朝授为松漠都督。后服属于回纥汗国。回纥汗国亡,复归顺唐朝。唐朝末年(907),涅里后裔耶律氏贵族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任可汗。五代梁贞明二年 (916),耶律阿保机效中原制度建立契丹国,自称 “天皇帝”,城西楼为皇都 (后称上京,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。先后西征服奚、吐浑、党项、阻卜 (鞑靼) 等部,北征服室韦、于厥等部,东灭渤海国,南侵中原。契丹太宗会同元年 (938),得后晋所献燕云十六州之地。大同元年 (947),改国号为辽。北宋宣和七年 (1125) 为金所灭。契丹人多与汉人、蒙古人、女真人融合。另一部由耶律大石率领,西迁建立西辽 (1124—1211),后建都虎思斡耳朵 (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),又称哈剌契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寺门村

    即今河北泊头市西三十里寺门村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9交河县图:县西北有寺门村。

  • 沙田墟

    ①即今广东高州市西沙田镇。清光绪《茂名县志》卷2:“西之下四十里沙田墟。”②即今广西贺县西南沙田镇。明置沙田寨巡司。③即今广西玉林市南八十里沙田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郁林州图:南有沙田墟。

  • 勋掌城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二十四里勋掌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天嘉四年 (北齐河清二年,563),“斛律光督步骑二万,筑勋掌城于轵关西”。胡注: “ 《五代志》: 轵关,在河内郡王屋县。”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

  • 周公岭

    在今江西莲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》: 周公岭 “在莲花厅东北二十五里。上有罗家仙岩,高耸如屋,及伏虎岩、鸦石狮石、蜈峰蛟峰、秀溪澄潭诸胜”。

  • 拜将台 (臺)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阅马台南部。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,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。10月 28 日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,由香港经上海来到武昌。11 月 3 日,武昌起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在

  • 矾 (礬) 石山

    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6房州: 矾石山 “在竹山县北。旧云山有矾石,其白如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 “上庸山” 条下: “其在县北十里者曰矾石山,旧产矾。”

  • 符关

    亦作苻关、笮关。西汉置,即今四川合江县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又武帝建元六年,以唐蒙为中郎将,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。” 《水经·江水》: “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。”即今四川省合江县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

  • 甘枣沟

    在今山东临邑县北古黄河之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大河右溢,世谓之甘枣沟。水侧多枣,故俗取名焉。”

  • 炮台 (臺) 营子

    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贡宝拉格苏木。1937年为太仆寺左旗驻地。

  • 冠帽山

   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马营堡: 冠帽山 “在堡城西北隅。《志》 云: 堡两角枕山,而西面更为险隘,然三间平川,若登山俯瞰,城中患无遁形,守御为艰也。《志》 云: 堡北二里有纱帽山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