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它漏河

它漏河

①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之洮儿河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粟末部“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山西,北注它漏河”。

②亦作他漏河。指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粟末部“依粟末水以居,水源于山西,北注它漏河”。


古水名。又作他漏河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、吉林省洮儿河及嫩江下游,一说即今洮儿河。《新唐书·北狄传·黑水靺鞨》:粟末部“依粟末水(今第二松花江)以居,水源于(太白)山西,北注它漏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郎娇社

    又作浪社、 琅峤社。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。原为高山族郎娇社。清康熙间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2: 郎娇社 “离府治四百九十五里”。

  • 济川桥

    ①在今江苏泰州市城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济川桥 “一名高桥。跨运盐河,达通州如皋孔道”。②在今安徽宣州市东门外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5宁国府: 济川桥 “在府城东阳德门外。隋开皇中建。旧名永安。

  • 东莱山

    即莱山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 称:齐有八神山,“六曰月主,祠之莱山”。韦昭曰:“在东莱长广县。”《孝武本纪》作“东莱”,曰:“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蛮夷,五在中国。中国华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东莱,此五山黄帝

  • 白起洞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白起洞“在夷陵县。世传白起烧夷陵时驻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“明月峡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州北十五里有白起洞,俗传秦白起烧夷陵时驻此。”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

  • 茶棚镇

    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。清乾隆 《钦定热河志》 卷54建昌县: “茶棚在红吉勒台西南三十里。”

  • 抃傍山

   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。《元和志》卷39临潭县:抃傍山“在县东十一里。抃傍,羌语也,羌语呼石为抃,呼高为傍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归义县

    ①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义塘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北。北周废入怀仁县。②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临清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地。后废。③隋义宁二年(618)析定安县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

  • 新桥墟

    ①即今福建尤溪县西南池田乡。《清一统志· 延平府》: 新桥墟 “在尤溪县西七十里新桥”。②即今广东高要市西南新桥镇。明万历 《广东通志》 卷46: 高要县有新桥墟。清设汛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安远军

    唐末置,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三年(913),“晋周德威拔燕安远军,蓟州将成行言等降于晋”。即此。五代方镇名。即安远节度使。五代唐以宣威军改置,治安州(今湖北安陆市)。晋废,

  • 西福山

   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部中街山列岛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定海直隶厅有“东、西福山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