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吉县

安吉县

东汉中平二年(185)分故鄣县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天目乡(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)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刘昭注引《吴兴记》:“光和末,张角乱,此乡守险助国,汉嘉之,故立县。”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分属吴兴郡。南朝梁属广梁郡。陈属陈留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义宁二年(618)沈法兴复置,唐武德四年(621)改属桃州,武德七年(624)又废。麟德元年(664)再置,属湖州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)徙治玉磬山东南(今安吉县东北二十五里)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再徙治马家渎西(今安吉县北安城镇)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)属安吉州。元属湖州路。明初属湖州府, 正德元年(1506)升为安吉州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复改安吉县。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51年迁治今县北梅溪镇。1958年迁今治(递铺镇)。


在浙江省西北部、天目山北麓,西邻安徽省。属湖州市。面积 1882.3 平方千米。人口44.7万。辖11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递铺镇。东汉中平二年(185年)分故鄣县南乡置安吉县。治今县南孝丰镇。取《诗·无衣》篇“安且吉兮”之意名县。属丹阳郡。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年)后属吴兴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绥安县(今安徽广德县),义宁二年(618年)复置。唐武德七年(624年)又并入长城县(今长兴县)。麟德元年(664年)再置,属湖州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县治迁至玉磬山东南(今县北安城镇东北)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由玉磬山东南迁马家渎西(今安城镇)。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年)分置孝丰县,治今孝丰镇,两县均属湖州府。正德元年(1506年)升安吉县为州,领孝丰县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复降安吉州为县,仍属湖州府。1914年属钱塘道,1927年直属浙江县。1949年属临安专区,1951年县治由安城镇迁今县东北梅溪镇。1953年改属嘉兴专区(1970年改地区)。1958年孝丰县并入,县治又迁递铺镇。1983年嘉兴地区撤销,改属湖州市。地处浙西中山丘陵区北部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是全国著名毛竹产地,素有“竹乡”之称。特产天目笋干、茶叶。有轻纺、造纸、食品、机械、建材、竹类加工等工业。居世界第二的天荒坪蓄能水电站在县境东南。公路通杭州、湖州,西苕溪水运便利。古迹名胜有独松关、灵芝塔、云鸿塔、吴昌硕故居、古城遗址和竹种园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毕底城

    宋至清代均在西藏阿里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阿里诸城:毕底城“在喇萨西南三千八百余里”。今名司丕提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英国侵占克什米尔,拉达克、毕底随同转入英国势力之下。

  • 熙春山

    俗称登高山。在今福建邵武市区西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 登高山 “在邵武县西。嵯峨耸峙,下瞰城郭,为邦人岁时游观之地。旧志谓之熙春山。以上有熙春台也”。俗称登高山。在福建省邵武市区西隅。有金鸡报晓

  • 鱼陵

    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“楚师伐郑,次于鱼陵”。杜注: “鱼陵,鱼齿山也。在南阳犨县北。郑地。”又称鱼齿山。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八年(前

  • 鲁郡

    ①西晋改鲁国置,属豫州。治所在鲁县 (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、滕州、泗水等市县地。北齐改任城郡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鲁州置,治所在瑕丘县(今山东兖州市东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栗江铺

    即今湖南衡南县 (驻衡阳市) 西南七十二里栗江镇。清属清泉县。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清泉县图: 衡州府西南有栗江铺。

  • 包子寺寨

    亦作牟尼包座寺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包子寺寨土千户。

  • 流沙关

    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松潘卫: 流沙关 “敌骑经由地也。万历二十八年以后,遇秋防尝以重兵驻此”。

  • 赤水山

   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。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永嘉县“破石山”条:赤水山“在府西北百三十里。时有赤水出岩下,一名石室山,上有石室容千人,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,亦曰大若岩”

  • 仁和街

   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仁和镇。民国《马关县志》卷1:仁和街在县西南四十里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施甸县中部偏北、施甸坝子中部、施甸河西岸。属仁和乡。人口660。该村地处人和桥旁,辛亥革命后曾置人和镇,后演化为今

  • 北丰县

    ①东汉末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即今辽宁瓦房店市。西晋废。②1947年改西安县置,属辽北省。治所即今吉林辽源市。1949年复改西安县。(1)古县名。东汉末置,治今辽宁省瓦房店市。属辽东郡。西晋废。《资治通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