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镬山
亦作安获山。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安镬山“出碑砚石。《旧志》载: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,为学中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清化府:安镬山“在府东南东山县。产美石。晋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,采石为磬”。
亦作安获山。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安镬山“出碑砚石。《旧志》载: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,为学中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清化府:安镬山“在府东南东山县。产美石。晋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,采石为磬”。
①唐韦皋建于检江(今南河)、郫江二水合流处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南大安街之南。宋吕大防《合江亭记》:乾符三年(876),郫江改道“缭出府城之北,然犹合于旧渚。旧渚者,合江故亭。唐人宴饯之地。名士题诗,
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天津卫置,治所即今天津市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及所辖静海县、河北青县、沧州、南皮以东,及山东庆云县以北地。九年(1731)升为天津府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津卫置。治今天津市
邑名。又名昌城。战国时齐地,后入燕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二十五年 (前274),“燕周将,攻昌城、高唐,取之”。又,《乐毅传》: 燕昭王 “封乐毅于昌国,号为昌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右侧。海拔3045米。清道光《峨眉山志》卷2:千佛顶“在山顶,即千佛岩,下多高人隐此”。
五代方镇名。后梁改昭义军置,治所在潞州(治今山东长治市)。后唐改安义军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,梁改安义军置,治潞州(即今山西长治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市、长治县及长子、屯留、平顺、潞城等县市
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襄安县有亚父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26巢县:“亚父山在县东十里。汉居巢人范增,楚王立为亚父,死于山傍,故曰亚父山。”
在广东佛山市郊石湾。制陶业历史悠久,是我国著名的陶都。故址在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。为明代著名瓷窑之一。
即今浙江三门县北珠游溪。由西向东单独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海游溪 “源出海游岭,东流五十里入海”。1981 年更名珠游溪。
金贞祐初改隆州置,治所在利涉县 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、德惠、双阳县及长春市地。元改黄龙府。金贞祐初升隆州置,治利涉县(今吉林农安县)。辖境约今黑龙江长春市区及九台、农安、德惠、扶余等市
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十八里处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 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 之一。“通林”,门巴语意为最先看到的田地。1951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