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幢市
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,谓宋代有宝幢村。并载: 宝幢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,谓宋代有宝幢村。并载: 宝幢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①即率水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8休宁县: 渐江 “一名浙江,源出县东南横鄣山,东流经歙县,又东南入睦州界”。此以率水为浙江正源,混称此水为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之渐江及《山海经》 之浙江
春秋郑邑,名留。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隐公十一年(前712),“王取邬、刘、、邘之田于郑”。又,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),“单子、刘子、樊齐
西汉元封二年 (前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即今云南禄丰县。三国蜀建兴三年 (225) 属建宁郡。西晋太安二年 (303) 属益州郡。东晋属晋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属昆州。南诏废。古县名。西
在今陕西洛南县西北四十里黑潭村。明崇祯九年 (1636),蜀将杨玉振战殁于此。
①北宋置,属东阿县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关山。②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阎良区关山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三》:关山镇“旧名上寨,地界临潼、渭南、蒲城、富平四县之交。明万历初改为镇,筑城,移西安府同知驻此。后裁
即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。以其旗色尚黑,故名。都城在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库法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白衣大食 “传十四世,至末换,杀兄伊疾自王,下怨其忍。有呼罗栅木鹿人并波悉林将讨之,徇众曰: ‘助我者,皆
即今江苏西部洪泽湖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1盱眙县: 洪泽浦在 “县北三十里。旧有破釜塘。邓艾立白水塘,与破釜相连,开水门八以溉田。其后炀帝幸江都,道经此,久旱遇雨,因改今名”。
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东善桥乡。清同治《上江两县志》卷5《城厢》:有“东善桥”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部。面积74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善桥,人口 1600。镇以桥名。1949年为东善镇,
隋开皇十六年(596)分武城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移治今武城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6历亭县:“遥取汉历县为名。”元至元二年(1265)废
唐代拨拔力国异译。故址在今非州索马里北部亚丁湾南岸柏培拉附近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弼琶啰国有四州,余皆村落。各以豪强相尚,事天不事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