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寿州

寿州

①隋开皇初置,治所在辰溪县(今湖南辰溪县)。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充州。

②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为寿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寿春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寿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、六安、霍山、霍丘等市县地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移州治下蔡县(今安徽凤台县)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)升为寿春府。金改为寿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废寿州,改为安丰路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为寿春府,寻复为寿州,后直隶中书省。1912年改为寿县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寿张县(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寿张集)。领寿张、寿良二县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梁山县及东平县西部地。五年(622)废。

④金天会七年(1129)升乐寿县置,治所在乐寿县(今河北献县)。天德三年(1151)改名献州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扬州置,治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为寿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寿春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寿州。唐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南、寿县、六安、霍山、霍邱等市县地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年)移治下蔡(今安徽凤台县),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升为寿春府,金仍名寿州。元至元中废寿州,改安丰军为路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朱元璋改为寿春府,次年复名寿州。清不辖县。1912年改为县。(2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升乐寿县置,治今河北省献县。天德三年(1151年)改献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文镇

    即今山西临县东北白文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“三交镇”条下:白文镇“在县北”。在山西省临县东北端。面积227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白文,人口 6500。古名白燕村,元至正十年(1350年

  • 虎市

    即虎头砂市。或作虎头沙隘。在今广东大埔县西北。清乾隆 《潮州府志》 卷14大埔: 虎头砂市“县北四十里。往上杭硿头路界”。

  • 还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安定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堂琅县

    又作堂狼、堂螂、螗蜋。西汉建元六年(前135) 置,属犍为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巧家县东七十里老店子。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 “堂螂县,因山名也。出银、铅、白铜、杂药,有堂螂附子。” 东汉废入朱提县。三国蜀

  • 文新县

    1949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文安、新镇两县合并设置,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冬复名文安县。旧县名。冀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文安、新镇二县合置。以二县首字得名。1942年

  • 扎石冈宗

   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扎西岗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扎石冈,犹云吉祥普遍也,名其城以为颂祷之词。”

  • 浙东道宣慰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治所在临安 (今浙江杭州市)。十九年 (1282) 徙治温州(今浙江温州市),后徙婺州 (今浙江金华市)。大德六年 (1301) 徙治庆元 (今浙江宁波市)。元末并入浙

  • 蛮出温站

    元置,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云头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南京百一十 (里) 蛮出海(海即温之误)。” 后废。

  • 舜山

    ①又名历山、舜柯山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。清光绪 《无锡金匮县志》 卷2: “舜山一名历山,山下为历村,或云上有舜田,不种而禾,岁恒产一、二穗。又有舜井。其西为柯山,两山连而其峰相望,土人合名之曰舜

  • 青林山

    ①即青山。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辅公祏传》: 武德七年 (624),李孝恭等来攻,“公祏复遣将冯惠亮、陈当世屯博望山,陈正通、徐绍宗屯青州 (林) 山以拒战,孝恭率诸将破之”。即此。②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