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禁山
又名铜塘山。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上饶县: 封禁山在 “府东南八十五里。一名铜塘山。险塞危峻,为郡之要害。中产铜铁。景泰中,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,剽掠永丰,知县邓显追捕遇害,久之患始平。自是严冶禁,设隘戍守。《志》 云,山绵亘广远,东接福建浦城县,东有铜孛山,为封禁之要口。南连福建崇安县,北通永丰县。其西南为择子岭,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,向为奸宄啸聚之地。其中林篁丛杂,溪港连延,旧制以其险峻难通,宜于封禁,因名。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,不果,自是垂为永制”。
又名铜塘山。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上饶县: 封禁山在 “府东南八十五里。一名铜塘山。险塞危峻,为郡之要害。中产铜铁。景泰中,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,剽掠永丰,知县邓显追捕遇害,久之患始平。自是严冶禁,设隘戍守。《志》 云,山绵亘广远,东接福建浦城县,东有铜孛山,为封禁之要口。南连福建崇安县,北通永丰县。其西南为择子岭,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,向为奸宄啸聚之地。其中林篁丛杂,溪港连延,旧制以其险峻难通,宜于封禁,因名。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,不果,自是垂为永制”。
亦作涩滩。即今安徽泾县东北琴溪入青弋江处赤滩乡。明嘉靖《泾县志》卷1:涩滩在“县东北十五里”。清嘉庆《泾县志》卷2:赤滩镇“在县东十五里”。古镇名。即今安徽省泾县东北赤滩。临青弋江。
北魏太和十三年 (489) 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。十八年 (494) 属南中府。东魏天平初属南安郡。西魏废。
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营道山 “其始名曰营阳,又曰南营,又曰洪道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营道山 “亦名龙山。状似蟠龙。……唐改曰弘道,至宋始改今名”。
在今河南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县:汉堤“即汉永平中王景所治者,县有堤河,因此而名”。
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),萧衍起兵攻建康,命“吕僧珍据白板桥”,即此。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板桥。南朝齐中兴元年(501年)萧衍攻建康(今南京市),命吕僧珍据白板
东阳江支流。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。源出大盘山南麓, 南入东阳江。清康熙《金华府志》卷3:赤松溪“发源盘泉山顶东玉壶,南流至卧羊山,又有赤松涧至此合, 东流十余里,入东港”。
清置,属荣县。即今四川荣县南三十里乐德镇。在四川省荣县中部。面积74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乐德,人口 1700。传昔场镇侧石壁上曾刻有“乐德正”三字,故名。1949年为乐德乡,195
明置,属会川卫。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3四川行都司: 迷郎关 “会川卫城南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会川卫 “泸津关” 条:“《志》 云: 卫南六十里有迷郎关。一名迷水镇。旧有滇池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王庄镇㟃峿村。东汉改为司吾侯国,属下邳国。三国魏复为司吾县。西晋改属临淮郡,后又改属睢陵郡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本春秋钟吾国。西汉置司吾县,治今
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陈州置,治所在项城县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、项城、沈丘、郸城、太康、西华、淮阳等县市地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仍治项城县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