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铜山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建安军永贞县:“(唐)广陵监、丹阳监并置在县郭,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。”并称“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小铜山“在扬子县北二十里。世传吴王濞鼓铸之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仪真县:小铜山在“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建安军永贞县:“(唐)广陵监、丹阳监并置在县郭,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。”并称“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小铜山“在扬子县北二十里。世传吴王濞鼓铸之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仪真县:小铜山在“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
元置,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谷龙(小谷龙)。属新添葛蛮安抚司。后废。
亦名天隳山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北三十里。明曹学㻇《蜀中名胜记》卷3:“扬雄《蜀记》以杜宇自天而降,号曰天隳。及玄宗幸蜀返跸之后,土人呼曰天回,今谓之天回镇也。”
战国秦邑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。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秦昭襄王时,白虎为害,“于是夷朐忍廖仲药、何射虎、秦精等,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,射虎”。秦置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。《华阳国志·
在今克什米尔中部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宝十二年 (753),“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,至菩萨劳城”。在今中亚克什米尔中部一带。唐天宝十二载(753年),封常清击大勃律,进军至菩萨劳城,即此。
明洪武中改兴州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。永乐元年(1403)迁治良乡县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)。后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。属北平
即嵩高山。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熊耳、外方、桐柏至于负尾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崈高县:“古文以崇高为外方山也。”(1)古山名。即今河南省登封市北嵩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熊耳、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,位于榆亚暗沙东北25海里。为一东西长约15公里的环礁。礁湖水深在5—15米之间,无礁门。中国渔民向称眼镜,因低潮时整个环礁露出,中间有0.6米高的沙洲把礁湖分成东西两半。形似
①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郏县。西晋属襄城郡。 北魏改为城县。 北宋复改郏县, 属汝州。崇宁四年 (1105) 属颍昌府。后复改为郏城县。②元大德八年 (1304) 复置,属汝州。
①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,云南驿东北果城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注引《南中志》云南:“县西高山相连,西北百数十里有山,众山之中特高大,状如扶风太乙,郁然高峻
又名洮湖。在今江苏溧阳市东北、金坛市南之长荡湖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东晋咸和三年(328)苏峻既败,其将韩滉等奔张健于曲阿,“以舟军自延陵向长塘”。即此。古湖名。又称洮湖。即今江苏省金坛、溧阳二市之间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