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山郡

巴山郡
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治所在巴山县(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)。陈光大二年(568)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


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巴山县(今江西崇仁县西南)。陈光大二年(568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莞郡

    ①东汉建安初分琅邪、齐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城子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临朐等县地。东晋移治莒县(今山东莒县)。北魏属南青州。北齐废。②东晋侨置于晋陵(今江苏常州市)东南,称为

  • 封兴县

    东晋置,属晋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南朝梁属梁信郡。隋属封州,大业初废入封川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后又废。古县名。晋末置,治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北。属晋康郡。南朝宋改属苍梧郡。隋大业初废

  • 赵田湖

    又名范青漾、范家田。俗称新开湖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赵田湖 “南连淀山湖,一望巨浸,其北即千墩浦口也”。今为淀山湖北部湖区。

  • 万全左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东左卫镇。建文四年(1402)徙治蔚州(今蔚县),永乐元年(1403)又徙治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,后徙治今左卫镇,属万全都司。清康熙三十二

  • 蚀中

    秦岭中川谷名。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子午谷中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 高帝元年 (前206) 夏四月,“从杜南入蚀中”。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 “蚀,入汉中道川谷名。”即子午道。自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南穿秦岭

  • 禹迹 (跡) 山

   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禹迹山 “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禹迹山 “旧传禹治水至此,故名。山有寺,因崖斲石为巨佛像,层楼覆之。泉出其

  • 永丰墟

    即今江西兴国县西南三十里永丰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兴国县西南有永丰墟。

  • 族亭湖

   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饶州余干县: 族亭湖 “在县西,水路八十里。湖中流分当县及南昌县二界。按,《鄱阳记》 云,后汉张遐封族亭侯,因此为名”。

  • 障山

    一名章山。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四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太安二年 (303),张昌起义,“诏遣监军华宏讨之,败于障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章山。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太安二年(303年)

  • 朐山

    ①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。秦于山侧置朐县,北周改名朐山县,皆以此山名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3淮安府: 朐山 “在海州城南四里。上有双峰如削,俗呼马耳峰”。②一名覆釜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二里。《水经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