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邑

平邑

①战国赵邑,在今山西大同县东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献侯十三年(前411),“城平邑”,即此。西汉置平邑县。

②战国赵邑。后属齐。在今河南南乐县东北八里平邑村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晋烈公四年,赵城平邑。”即此。后属齐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惠文王二十八年(前271),“蔺相如伐齐,至平邑”。


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县东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献侯十三年(前411年),“城平邑”。即此。西汉置县,属代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月山墟

    即今广东开平市东北月山镇。民国《开平县志》卷2有月山乡。

  • 阎各庄

    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南三十里阎各庄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7乐亭县: 阎各庄堡为 “民堡”。

  • 大林軬山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大林軬山“在府西南腊石社,产白垩,攒峰叠巘,林木蔚荟,瑶人耕种其上。有岩如厦屋,容五六百人。门至逼仄,一人持戟而守,千人攻之不能入”。

  • 东岸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上蔡县。即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六十里东岸乡。②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东岸乡。明嘉靖《宁国县志》卷2:东岸市在“县西五十里”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7宁国县:东岸镇在“县西五十里”。在广东省高州市北

  • 兀的河

    又作乌第河、乌达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茨克海。明永乐五年(1407)于此置兀的河卫。古水名。又称乌第河、乌达河,皆同音异译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明于此置兀的河卫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

  • 五虎涧

    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。黄河渡口。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。又名五福涧。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。为古黄河津渡,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,以防矿徒。

  • 都匀河

    即今贵州都匀市南清水河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都匀府都匀司: 都匀河在 “司治南。即邦水河也。自府城西南流经此,曰都匀江”。

  • 阳直县

    隋开皇六年(586)改阳曲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南四里。十年(590)移治今阳曲县东北故县村,十六年(596)改名汾阳县。大业末复名阳直县,移治木井城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。唐武德七年

  • 喀什噶尔

    即可失哈里。今新疆喀什市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回语谓各色为喀什,砖屋为噶尔,地富庶,多砖屋也。” 清咸丰十年 (1860) 依《中俄续增条约》 辟为商埠。见“喀什市”。

  • 罗龙县

    ①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南东罗镇。唐末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连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西南罗龙。属笼州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