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幽蓟十六州

幽蓟十六州

又称幽云十六州。五代晋石敬瑭割予契丹十六州的总称。即幽、蓟、嬴、莫、涿、檀、顺、新、妫、儒、武、云、应、寰、朔、蔚等州。相当于今北京市和山西大同为中心,西界山西神池县,东至河北遵化市,北迄长城,南至天津市、河北河间与保定市,及山西繁畤县和宁武县一线。幽州旧为燕地,唐后云州即在今大同市,后世俗称幽云十六州。


五代石敬瑭在契丹扶植下建立晋朝时割让给契丹的幽、蓟、瀛、莫、涿、檀、顺、新、妫、儒、武、云、应、寰、朔、蔚十六州。相当于今北京市和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中心,东至河北省遵化市,北迄长城,西界山西省神池县,南至天津市海河以北、河北省河间、保定等市及山西省繁峙、宁武等县一线以北地。北宋末又称“燕云十六州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屋楼山

    在今山东莒县东二十里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作 “屋漏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莒州 “焦原山” 条下: 屋楼山 “以重叠耸秀而名”。

  • 鄯阳县

    一作善阳县。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招远县置,为马邑郡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。唐为朔州治。古县名。又作善阳县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改招远县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。为马邑郡治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

  • 大陂溪

   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来县:大陂溪在“县西九十里。由澳头达海丰县之甲子港入海”。

  • 石涧市

    即今广东广宁县东南绥江东岸石涧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广宁县东南有石涧市。

  • 商都。当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北境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3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祖乙滕即位,是为中宗,居庇。”“南庚更自庇迁于奄。”皆此。近人丁山谓即《史记·殷本纪》 中的邢,《书序》作耿。耿当《书》中大坰,在今山

  • 庚除山

   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绵竹县有庚除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73绵竹县: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即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。山有二石室,天宝七年敕置庚除观。今废。”

  • 尔汗山

    在今甘肃岷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至德元年(583),“隋行军总管梁运破吐谷浑于尔汗山”。

  • 姜州

    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封山县(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浦北县及灵山县部分地。贞观十年 (636) 废。②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

  • 迁民县

    ①辽圣宗时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金废为镇。②辽置,属龙州、黄龙府。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境。后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。为迁州治所。金降为迁民镇。

  • 析泉水

    即折泉水。在今山东五莲县西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析泉水 “出析泉县北松山,东南流径析泉县东,又东南径仲固山,东北流入于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