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建安郡

建安郡

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(260)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建安县 (今福建建瓯市南,松溪南岸)。南朝移治今建瓯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分置晋安郡,辖境缩小,约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东晋、南朝宋属江州,陈属丰州。隋开皇九年 (589)废。

②亦名建安左郡。南齐置,治所在霄城 (今湖北天门市东北)。西魏改为光川郡。

③东魏武定元年 (543) 置,属廓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境。北齐废。

④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闽州置,治所在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。六年 (623) 易名泉州。

⑤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建州置,治所在建安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以上的闽江流域 (沙溪中上游除外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建州。


(1)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年)分会稽郡南部都尉置,治建安县(今福建建瓯市南、松溪南岸),南朝移治今建瓯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分南部置晋安郡,辖境缩小,约相当今福建省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(沙溪中、上游除外)。三国吴、西晋、南朝梁属扬州,东晋、南朝宋属江州,陈属丰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(2)东魏武定元年(54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原平市境内。后废。(3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闽州置,治闽县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除顺昌县以上富屯溪和金溪流域之外的全部地区。唐武德初改为建州,六年(623年)易名泉州。天宝、至德时曾改建州为建安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打煎炉

    亦作打箭炉。即今四川康定县。《明史·西域传三》:“洪武时,其地打煎炉、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刺瓦蒙遣其理问高惟善来朝,贡方物,宴赉遣还。”

  • 亭山县

    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卫国县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南 (绣惠镇西南四十里鸡山东)。《元和志》 卷10亭山县: “县东南有亭山,因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齐郡。唐元和十五年 (820) 并入章

  • 萦溪水

   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北境之杨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乐昌县: 萦溪水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源出乳源县北境,东流四十里入于武水”。

  • 丫头沟镇

    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五里雅图沟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平泉州有“丫头沟”镇。即此。

  • 南山五谷

    即今陕西秦岭子午谷、斜谷、骆谷、蓝田谷、衡岭谷的合称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广德二年(764),“五谷防御使薛景仙讨南山群盗,连月不克”。即此。即今陕西省秦岭子午谷、斜谷、骆谷、蓝田谷、衡岭谷的合称。唐广

  • 维州营

    清置,属松潘镇。治所在杂谷厅 (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)。设副将、都司、千总、把总驻守。

  • 八沟营

    即今河北平泉县。旧称东河汛。清雍正九年(1731)于此设守备驻防,后又增置千总参将于此。

  • 河口对汛督办区

    清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 置河口副督办,属临开广道。1914年改为河口对汛督办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云南河口对汛督办公署造报地志资料细目清册》:“现在对汛督办驻在地,适当

  • 丰润陂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5万年县:“丰润陂,在县东北二十五里。周太祖名为中都陂。隋初为丰润陂,周回六里。”

  • 华严顶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腰。清光绪《峨眉山图说》:“上天梯历级而升,进玉皇亭古刹,云深殿宇孤耸,额‘华严顶’。顶从岩隅,泉甘如醴,名九龙井。”古刹为清雍正间扩建。寺旁有九龙泉,岩下有桂花洞。风景奇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