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州右卫
明正统七年 (1442) 因猛哥帖木儿弟范察与子童仓 (即董山) 争立,析建州左卫置,以董山领左卫事,范察尔右卫指挥使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苏子河畔赫图阿拉城 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)。自此始有 “建州三卫” 之称。明末废。
明正统七年 (1442) 因猛哥帖木儿弟范察与子童仓 (即董山) 争立,析建州左卫置,以董山领左卫事,范察尔右卫指挥使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苏子河畔赫图阿拉城 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老城)。自此始有 “建州三卫” 之称。明末废。
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江西革命根据地由崇仁、宜黄二县析置,驻凤冈墟(今江西崇仁县南凤冈)。1936年裁。
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西之小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景宁县: 彪溪在“县西五十里。《志》云:县境之水自庆元界来,又自龙泉县大溪诸水分流入境,回环曲折,合县境诸溪流,经县北,东注青田之大溪”。
亦名重石子、凌霄寨。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三十里明月乡东南。清光绪 《东乡县志》 卷1: 凌霄寨“原名重狮寨,亦名小寺坪。在明月场东南二里许。近因培补县城风水,建塔其上,名曰凌霄。其山周围四百丈,三面悬崖
①一作大静堡。明置,属广宁后屯卫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北砖城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大静堡“嘉靖丁亥添设,……本堡原系通贼要路,大宁、大清二堡马兵可为策应”。②即今甘肃古浪县东大靖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
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属施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。二十三年(1390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施南宣抚司。清初改为东乡土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。二十
①唐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置,属陇左节度使。治所在新城 (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)。宝应元年 (762) 设入吐蕃,废。②唐文德元年 (888),田令孜令杨晟为假威戎军节度使,使守彭州 (在今四川彭
北宋庆历四年(1044)于陇城县故址筑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金以后废。
五代蜀置,属绵谷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漫天岭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中伐蜀,崔彦进等破取小漫天寨,“蜀人退保大漫天寨”。即此。
故址在今黑龙江省拜泉县西南。清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 卷2; 齐齐哈尔城 “东北三百里之鄂吉岱城也,……鄂吉岱城方一里,甲辰年抚降之”。
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清水镇。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日本侵台时,“彭年驻兵牛骂头,将扼大甲溪”。即此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清水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清水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