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开州

开州

①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治所在东关郡新宁县(今四川开江县东北沙坝场)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)移治周安郡西流县(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开江、开县及宣汉县东南地。隋大业二年(606)废。

②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万州置,治所在盛山县(后改开江县,今四川开县)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盛山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开州。辖今四川开县地。元属夔州路。明洪武六年(1373)降为开县。

③金皇统四年(1144)改澶州置,治所在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和濮阳、清丰、长垣三县及山东莘县南部地。元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省濮阳县入州。清不领县。1913年改为开县。

④辽置,治所在开远县(今辽宁凤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岫岩满族自治县地。金废。

⑤明崇祯四年(1631)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1913年改为开县。


(1)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,治今四川省开江县东北沙坝场。北周天和四年(569年)移治今重庆市开县西北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万州复置,治盛山县(广德元年〔763年〕改开江县,今开县)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开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盛山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开州。宋属夔州路。元废开江县入州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降为县。(2)辽置,治开远县(今辽宁凤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凤城、岫岩等市县以南至海,及朝鲜西北角地区。金废。(3)金皇统四年(1144年)改澶州置,治濮阳县(今河南濮阳市。明初省入州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濮阳、清丰、长垣等市县及范县西北部地。属大名府路。明属大名府,辖境略有缩减。清不辖县。1913年降为县。(4)明崇祯四年(1631年)以副宣慰洪边旧地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。属贵阳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废州改为开县,1914年改名紫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向阳山

   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拉林河北岸向阳岸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东南“一百里向阳山屯”。

  • 龙岩

   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6隆庆府:龙岩“在剑门县西一里。洞穴可坐百许人。《雪斋小说》云:王建为盗, 朝廷捕之, 急匿于剑门巨石穴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剑州:龙岩“在州治西。又州北七十里

  • 黄金镇

   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赣州府赣县: “南有长洛巡检司,后迁县西黄金镇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。明时置巡检司、税课局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广东省丰顺县中部偏东北、韩江

  • 端源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羁縻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为涂源戍。二年 (628) 复置。后又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。属涂州。贞观二

  • 洛舍镇

    民国时置,属德清县。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里洛舍镇。在浙江省德清县北部,北邻湖州市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洛舍,人口3850。传昔洛阳人筑舍居此,故名。民国时为洛舍镇,1950年

  • 水口站

    元置,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旧水口。明改为驿。

  • 北燕

    ①即燕。西周封国。都蓟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后世为与南方的燕相区别,故称北燕。②又名黄龙国。十六国之一。东晋义熙五年(409)冯跋灭后燕,都龙城(今辽宁朝阳市),史称北燕。高云死,跋即天王位于昌黎县(今

  • 湖北省

    清康熙三年 (1664) 分湖广省为左右两布政使司,左司仍驻武昌府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)。右司驻长沙府 (今湖南长沙市)。六年 (1667) 左司改名湖北省,右司改名湖南省。湖北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

  • 雹泉

    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安丘县: 雹泉 “自石罅中涌出,绵绵不绝,东流入潍水”。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邱南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。属管公镇。人口4500。为

  • 杏埚新城

    即武安州。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武安州:“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,因建城以迁之,号杏埚新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