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蒲村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元丰四年(1081),讨乞弟,“(林)广遂破乐共城,至斗蒲村”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元丰四年(1081),讨乞弟,“(林)广遂破乐共城,至斗蒲村”。
在今云南盐津县南郊老街。清属大关厅,于此置巡司。1913年于此置盐井渡行政委员,1917年改设盐津县。1931年迁今盐津县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9天水军:“自金陷陕西天水、长道,并当边面,地势平衍,金骑四布, 纵横无碍, 步兵不能捍御。隆兴中,四川宣抚吴璘乃创地网,其制于平田间,纵横凿为渠, 每渠阔八尺,
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。旧属建水县。土酋刁姓,清顺治间授土舍。
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六十四里。与桐庐县接界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2建德县: “北至分水县界六十里,以胥岭为界。”
即今云南洱源县西南凤羽山。郭义恭《广志》曰:“有吊鸟山,县西北八十里,在阜山。众鸟千百群共会,鸣呼啁哳,每岁七月、八月晦望至,集六日则止,岁月六至。雉雀来吊特悲。其方人夜然火伺取,无嗉不食者以为义鸟,
南诏置,属剑川节度使。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。唐樊绰 《云南志》 卷6: “昆明城在东泸之西,……正南至松外城。” 唐置松外县。
北宋置,属难江县。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八十里,与樗林关对峙。
又名黄葛峡。在今四川涪陵市西长江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四年 (769),泸州刺史杨子琳叛,率兵东下,“涪州守捉使王守仙伏兵黄草峡,子琳悉擒之,击守仙于忠州,守仙仅以身免”。即此。唐杜甫 《黄草》
南明永历元年 (1647) 大西农民军余部四将军进入云南,永历四年 (1650) 改云南府为昆明府,为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中心。治所在昆海县(今云南昆明市)。
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改置沿河祐溪长官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