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方村镇

方村镇

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三十八里方村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获鹿县图:东南有方村。


(1)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东南部。面积20.9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方村,人口7230。1953年设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1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农机、化工、涂料等厂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青石公路经此。(2)在安徽省芜湖县中部偏西。面积45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方村,人口 2460。因方姓聚居得名。1952年设方村镇,1956年并入方春乡,1958年属红旗公社。1961年析置方村公社,1965年复设镇。1986年方村乡并入,1992年大民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水产养殖业兴盛。有塑料、砖瓦、农机等厂和建筑安装公司。为县境古老集镇之一,原为砻坊集中地,商业繁荣。江东有公路支线北接慈张公路。青弋江水运常年通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烟集冈

    亦名延吉冈。即今吉林延吉市。民国郭熙楞 《吉林汇征》: 延吉县 “地名延吉冈,又名南冈”。

  • 峙武岭

   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上思州: 峙武岭 “在州东南。其东峰高百丈上有土城,相传马伏波所立。山之麓为甘燕岩。其对峙者又有胡峙岭、回车岭,上皆有土城”。

  • 正春垭

    亦名真春垭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,与贵州习水县互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真春垭“在军西南八十里。元系巡检驻扎处。旧曰吼滩寨,以吼滩之名似无宁息之意,而近有地名真春垭,曰雁门垭,遂用真春名之”。

  • 沾县

    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在今山西昔阳县西南三十余里西寨乡附近。东汉建安中为乐平郡治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。属上党郡。西晋泰始中为乐平郡治。北魏省。

  • 辽阳路

    元至元二十五年(1288)改辽阳府置,属辽阳行省。治所在辽阳县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以南及辽东半岛一带。明洪武四年(1371)废。六年(1373)复置,十年(1377)又废。元至元

  • 定跨桥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市临顿路中段、悬桥巷西端。《吴地记》 曰: “定跨桥,阖闾于行苑内置,游赏之处。基址见存。”

  • 白沙渡

   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。宋《淳熙严州图经》卷2建德县:“白沙渡在县(治今梅城镇)西六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90建德县:白沙渡“新安江渡口也。《南征记》: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,出白沙渡入寿昌,自常山县

  • 大梁郡

    即广梁郡。治所在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宣城郡绥安县:“梁末立大梁郡,又改为陈留。平陈,郡废。”

  • 板浦场

    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板浦场盐课司 “去治东南门十里”。

  • 曲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恒山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。西汉改置上曲阳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复名曲阳县,属中山郡。治所即今河北曲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名石邑县,次年又改名恒阳县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)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