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蒌亭
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四十五里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更始二年(24),“光武自蓟东南驰,晨夜草舍,至饶阳无蒌亭。时天寒烈,众皆饥疲,异上豆粥。明旦,光武谓诸将曰:‘昨得公孙豆,饥寒俱解’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四十五里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更始二年(24),“光武自蓟东南驰,晨夜草舍,至饶阳无蒌亭。时天寒烈,众皆饥疲,异上豆粥。明旦,光武谓诸将曰:‘昨得公孙豆,饥寒俱解’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四会市北罗源河,为龙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宁县: 罗源水 “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源出大罗山麓,西南流十余里,有石港潭水注之,经四会县界,合龙江,而注于绥江”。
隋大业初改招义县置,属钟离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(原名旧县)。唐武德七年(624)改为招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改招义县置,治今安徽省明光市东北旧县。属钟离郡。唐武德三年
即方山。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“方山”条引《丹阳记》载:“形如方印,故曰方山,亦名天印山。”见“方山(2)”。
明置,属固原州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。《明史·世宗纪》: 嘉靖十九年 (1540) 九月,“吉囊犯固原,周尚文败之于黑水苑”。即此。清以后废。
在今山西岚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二》 “东村镇”条下:大贤镇“在县(旧治)南”。
一作平虏卫。明成化十七年(1481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。嘉靖中移治老军营(今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五十五里平鲁城镇)。清雍正三年(1725)改平鲁县。
即今新疆洛浦县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4: “和阗东七十五里为洛浦,回人呼为多乐普,译言肩叉肩。洛浦,和阗回庄。”
在今上海市金山县西十二里。明洪武初朱泾巡司改置于此。
又作那拉洪、纳尔浑、伯都讷。在今吉林松原市。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)于驿站南另筑新城,三十三年设伯都讷副都统镇守。嘉庆十五年(1810)设白都讷直隶厅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升为新城府。1913年
在今甘肃徽县西南栗川乡南。唐杜甫《木皮岭》诗渭“南登木皮岭,艰险不易论”。《方舆胜览》卷70同庆府:木皮岭“黄巢之乱,王铎置关于此,以遮秦陇,路极险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