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明月峡

明月峡

①一名扇子峡。即今湖北宜昌县西西陵峡东段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3峡州: 明月峡 “在夷陵县。高七百余仞,倚江于崖,面白如月。又如扇,亦曰扇子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夷陵州: 明月峡 “在州西二十里悬崖间,白石状如月”。

②南汉御苑建筑之一。大宝七年 (964) 建,在今广东广州城西。《南海百咏》 称: “于城西辟池百余步,列石甚富,为明月峡、玉液池,其南北曰含珠亭、紫云阁。每岁端午,令宫人竞渡于此。” 宋蒋之奇建为西园,有石屏台。

③即今四川重庆市东北长江明月沱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“ (巴) 郡东枳有明月峡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左径明月峡,东至黎乡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136 巴县: “明月峡在县东北八十里。……李膺 《益州记》 云: 广阳州东七里,水南有遮要三槌石,东二里至明月峡,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。其壁有园孔,形若满月,因以为名。”

④亦名朝天峡。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八十里朝天镇南,为嘉陵江所经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利州有明月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广元县: 嘉陵江 “今有明月峡,在县北八十里。一名朝天峡”。在此有古栈道遗迹。


(1)长江上游峡谷。在重庆市东,紧挨铜锣峡。峡首西岸壁高百余米,其壁有圆孔,形若满月,故名。(2)嘉陵江上游峡谷。在四川、陕西两省边境。长1.85千米。两岸峭壁陡立,风景秀丽。秦汉以后在峡两壁凿栈道,为古代四川、陕西两省间著名的蜀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槠洲市

    即今湖南株洲市。范成大 《骖鸾录》 载:南宋乾道九年 (1173) 二月,“二日,宿槠洲市,又当捨舆泝江。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,客旅之所盘泊,故交易甚夥,敌壮县”。

  • 东随县

    北魏置,属宋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礼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魏改东随郡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属宋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名礼山县。

  • 水磨河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1:“松树塘水北流经沙山南入于招摩多河,合西北流五十里至沙山子庄而伏,又三十余里再出为水磨河,又北流折西酾为三大渠,又西流经镇西厅城北注于巴尔库勒

  • 虎林山

    ①一名祖山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城区西北武林门内。为一小土山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8:“虎林山,《旧经》 云: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。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。” 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2引杨至质

  • 稒杨塞

    亦作稒阳。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北昆都仑沟沿岸。《后汉书·孝和帝纪》: 永元元年 (89) 数路伐北匈奴,“度辽将军邓鸿出稒阳塞”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登国六年 (391) 七月,“ (刘) 卫辰遣子直力鞮

  • 吉斗山

   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海康县:吉斗山“在府西北四十里。山尖盘道三十里,形如盘斗,因名”。

  • 闾阳县

    金天会八年 (1130) 改奉陵县置,属广宁府。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闾阳回族满族镇。元初废,后复为县,属广宁府路。明初废,置闾阳驿于此。古县名。金天会八年(1130年)改奉陵县置,治今

  • 皮水隘

   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》:皮水隘“在城步县南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甘孜委员

    清宣统三年(1911)霍耳甘孜麻书安抚司改流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即今四川甘孜县。1912年改为甘孜州。

  • 南满支线

    即中东铁路南满支线。自今黑龙江哈尔滨经吉林长春、辽宁沈阳至旅顺。长987公里。光绪二十四年 (1898)动工修建,二十七年 (1901) 年建成。今称哈大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