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县
1912年改朔州置,属山西雁门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,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1988年撤销朔县改置朔州市。
旧县名。1912年改朔州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。1988年撤销,改设朔州市。
1912年改朔州置,属山西雁门道。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察哈尔省,1952年复属山西省。1988年撤销朔县改置朔州市。
旧县名。1912年改朔州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。1988年撤销,改设朔州市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2:大武笼山“在马鞍山西北。尤高耸”。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作“大武垅山”。山下有大武垅社,山因社名。
①隋开皇初废凉兴县置,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改置常乐县。②即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常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 “张店镇” 条下: 平陆县西有 “常乐镇”。(1)在山西省平陆县西南部。面
即今甘肃榆中县境内苑川河。源出县南新营诸山,东北流至甘草店折而西北流入黄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,东北流历此成川,世谓之子城川。又北径牧师苑,……又北入于河也。” 西晋末鲜卑
即鱼复县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: “巴东郡鱼腹 (县)。” 腹为复之讹。
清置,属介休县。即今山西介休市东北三十五里张兰镇。在山西省介休市东北部、汾河南岸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兰,人口 5170。古称张南,后讹为今名。1949年属介休县一区。19
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封赵敬肃王子刘仁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伯阳城(今河南安阳县西北)。东汉废。西汉元朔中,武帝封赵敬肃王子仁为邯会侯,改邯会县为邯会侯国,治今河北省肥乡县西南。属魏郡。东汉省。
在今甘肃清水县城西北二里白土崖村头。赵充国 (前137一前52),字翁孙,陇西上邽(今甘肃天水市) 人。汉武帝时从击匈奴,后又平武都氐,屡立战功,封营平侯。神爵元年 (前61)西羌叛,赵充国年七十,驰
①即大慧寺。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。②又名定明院、南禅寺。唐建,在今四川潼南县西五里定明山大佛岩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定明院“在青石县三里。唐咸通中建。前依岩石,大像高八十尺。下临江流。僧德
在今广东深圳市南,珠江口东侧,隔海与香港岛对峙。旧属新安县。清设九龙巡司,大鹏水师副将驻守,治所在今九龙半岛南九龙城。咸丰十年(1860)英法联军入侵,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带。光绪二十四
清同治九年(1870)改阳江直隶州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、阳东、阳西等市县地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复升为直隶州。清同治五年(1866年)升阳江县置,治今广东省阳江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