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朔州

朔州

①北魏置,治所在云中郡盛乐县 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、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准格尔等市县旗地及山西偏关、河曲二县一带。永熙中改为云州。

②北齐天保六年 (555) 置,治所在新城县 (今山西朔州市西南),八年 (557) 移治招远县 (隋改善阳县,即今朔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朔州,天宝元年 (742)改马邑郡,乾元元年 (758) 仍改朔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应县、山阴、神池、五寨、偏关、河曲等县地。建中初移治马邑县 (今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),寻复还故治。元属大同路,辖境缩减到相当今朔州市地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属大同府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朔平府。1912年改为朔县。

③西魏大统十一年 (545) 置,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县一带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) 废为周武防。

④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所在洛邑县 (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)。建德中废。


(1)北魏太武帝置,治盛乐城(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)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、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、清水河、托克托等县,准格尔、达拉特、杭锦等旗地。正光五年(524年)改为云州。(2)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以怀朔镇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。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、乌拉特前旗等地。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,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,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,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。北周废。(3)又名北朔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年)置,治新城县(今山西朔州市东北)。八年徙治马邑城,另置招远县(隋改善阳,唐改鄯阳,今朔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。隋大业初改为代郡,寻改为马邑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朔州,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,乾元初仍改为朔州。五代晋天福初地属契丹。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。清不辖县,1912年改为朔县。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宋将杨业为辽所败,遇伏被俘于此。(4)西魏大统十一年(545年)置,治今甘肃省庆阳县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江中上游地区。北周保定元年(561年)改周武防。(5)北周天和中侨置,治洛邑县(今陕西宝鸡市虢镇)。辖境不详。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利涉桥

    在今福建泰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泰宁县:“利涉桥在县治南,跨大溪上。石址木梁,酾水为五道。宋元以来,历代修建。”

  • 东随安左郡

    南齐置,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梁改为东随郡。南朝齐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北。属司州,辖境约在今湖北省随州、广水二市相邻地区。梁改置东随郡。

  • 冯家集

    即今山东乳山市东北冯家镇。旧属牟平县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双阳县

    清宣统二年(1910)置,属吉林府。治所在苏斡延(今吉林双阳县)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双阳县“地名苏斡延, 因境内有双阳河,故名”。1913年改属吉林省吉长道。1929年直属吉林省。古旧县名。清宣

  • 西沛郡

    南朝梁侨置,属霍州。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  • 牛眠村

    在今安徽淮北市东北。1938年5月, 日军包围牛眠村,屠杀群众一百九十三人,杀绝十余户,烧毁房屋五百多间,制造了著名的“牛眠惨案”。

  • 平水

   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南与平水合,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, ……其水东径狐谷亭北, ……又东径平阳城南,东入汾。”②平阳府(今山西临汾市)的别称。以城西汾水支流平水而得名。金、元时置

  • 马口良堡

    即今湖北保康县南马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:马口良堡在“县东南二百里。成化中建”。

  • 喀拉和林

    亦作哈拉和林。简称和林。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和宁路: “始名和林。……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部,建都于此。初立元昌路,后改转运和林使司,前后五朝都焉。太宗乙未年,城和林,

  • 博涩寨

    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六十里。明正统中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