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蔡县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上蔡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引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: “太康元年,以上蔡人思本土,改为望蔡县。” 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靖州。八年复废,并入高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灵帝中平年间汝南郡上蔡县民徙分建城县地置上蔡县,属豫章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县人思念本土改为望蔡县。治今江西省上高县,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靖州,八年废。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上蔡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引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: “太康元年,以上蔡人思本土,改为望蔡县。” 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靖州。八年复废,并入高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灵帝中平年间汝南郡上蔡县民徙分建城县地置上蔡县,属豫章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县人思念本土改为望蔡县。治今江西省上高县,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靖州,八年废。
在今四川什邡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青竹堰 “在县境。《志》 云: 县有上下雒口、跑马、杨村等堰凡二十处,皆引雒水以溉田”。
1927年析登封、洛阳、临汝、伊阳四县地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白沙镇(今河南伊川县东二十二里白沙乡)。1932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洛阳县巽区大部,登封县之吕店、余四二里,临汝县之梁家河、南卫
明置,在今四川纳溪县南三十里永宁河西岸渠坝乡。
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。《清一统志·兴京》: 碱厂旧城 “在城南一百四十六里。周二里有奇,又有碱厂新城,在城南一百四十八里,天聪七年筑”。
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田州:“北有岜马甲巡检司。”清改为岜马镇。
在今安徽萧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大蒙山“在旧县东二十里。其相接者,曰小蒙山”。
①亦名大胜关港、大胜港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板桥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胜关“陈友谅来侵,太祖命杨璟驻兵大胜关,友谅至,璟御之。友谅见港水狭,即退出大江,趋江东桥败去。今有巡司,
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大新乡大中圩。大业初属永平郡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572) 废入平南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东
在今陕西洋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径小、大黄金南,山有黄金峭,水北对黄金谷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22洋州黄金县: “黄金水,出县西北百亩山黄金谷,南流经县西,去县九里。其谷水陆艰险,语曰:
即望海台。汉武帝时置,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清河“枝津右出焉,东径汉武帝故台北。《魏土地记》曰: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,南北有二台,相去六十里。基高六十丈,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”。又